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綜穿之孟婆來碗湯> 第202章 第十世 皇家兒女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02章 第十世 皇家兒女 (2 / 3)

是的,乾隆十年,年滿十五的永璉,被明立為皇太子。人就是這麼矛盾,心心念念立嫡子,對永璉偏愛了十多年的是他。但當永璉真的成為太子的時候,對防備打壓的也是他。

弘曆為永璉選定的太子妃是鈕鈷祿訥親的長女。

那時訥親剛接替病故的鄂爾泰,成為領班軍機大臣,可謂位極人臣。

在外人看來,皇帝的這樁賜婚,既是為了給太后親族尊榮,是對太后的孝敬。也是對太子的眷顧,為他鋪平未來的道路,替他籠絡朝臣。不失為一個好兒子好父親。

但琅嬅卻知道他早就已經開始計劃打壓太后在朝堂上的勢力了。如今所作,不過是捧殺。而且琅嬅也記得歷史上的訥親並沒有善終。

在剷除太后在朝中勢力這一點上,琅嬅和弘曆的站在統一戰線的,所以她並未想過改變訥親的下場,但如今訥親和永璉的前途捆綁在一起的時候。琅嬅開始猶豫,於是一方面她準備試著拉攏訥親,若他願意棄太后而站在自己這邊,那麼自然皆大歡喜。另一邊,琅嬅則讓傅恆接觸鈕鈷祿氏一族其他的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鈕鈷祿氏畢竟是八大姓氏之一,弘曆即便要打壓其中一個,也不能得罪鈕鈷祿氏全族。八大家族同氣連枝,也不是說說而已。為江山穩固,打壓了一個,必定要抬起另一個。而琅嬅選中的就是訥親的弟弟,同樣為遏必隆之孫的阿里袞。此人頗有才幹,前兩年曾任多省巡撫。後世記載中也是乾隆朝名臣。

琅嬅不願去傷害一個無辜的女孩子,所以只能做好準備,替永璉鞏固基石。

永璉的太子妃雖然定下了,但大婚的日期卻在三年後,在此期間會有宮人前去太子妃的府上教導規矩。這種事情,琅嬅經歷過一次,但時間卻遠遠沒有那麼長。明面上說是要按照雙方的生辰八字挑選最好的良辰吉日,但實際如何,路人皆知。

琅嬅和永璉提起這件事情的時候,譏笑道:“你皇阿瑪在別的地方看不出哪裡像聖祖爺,但這一點卻學的挺像模像樣。”

琅嬅的這番話令永璉面色蒼白,卻也知道自己額娘說的是對的。他如今的境地和先理親王何其相似。嫡子卻不是長子,被立為太子卻被君父所防備。當年先理親王的婚事被聖祖爺一拖再拖,拖到了二十一歲才大婚禮成。

但他比先理親王幸運的是,他的額娘還活著,會為他籌謀。他的大哥和直王也不同。

在永璉的婚事定下之後,琅嬅便開始籌謀璟瑟的事情。自璟瑟出生之後,琅嬅便開始擔憂著這一天,歷史上的和敬公主便是和親蒙古的,雖然後世記載和敬公主一生備受寵愛。但史書上的短短几句話又怎麼能讓她放心。

何況這個世界和歷史上不同的太多了。就比如她和弘曆的感情。

所以當琅嬅查遍朝中大臣子嗣發現沒有合適的人選時,琅嬅便讓伯父向弘曆建議,點幾個蒙古各部的世子進宮撫養。這其中自然也包括歷史上的和敬公主額駙色布騰巴勒珠爾。雖當時的藉口是牽制蒙古各部,但這些年也算頗有成效。

各部世子在宮中和皇子們一同唸書習武,和大清也更加親密。其中以科爾沁的色布騰巴勒珠爾在宮中留的時間最久,也最受乾隆喜愛。

因為琅嬅早有準備,所以,永璉自小便也和他十分交好。等到科爾沁來使請求聯姻的時候。璟瑟和色布騰巴勒珠爾也算是青梅竹馬,互相熟識的了。

璟瑟的和親在琅嬅的計劃中,但弘曆和太后並不知道。因此在科爾沁來使求取嫡公主的時候。其實太后的小女兒恆媞也是一個人選。但太后已有一女遠嫁,自然不捨得小女兒再次和親。所以在此時上和琅嬅針鋒相對。琅嬅也極力表現出不願意的姿態。

等到前朝因為太后已有一女和親而不同意恆媞和親的時候。琅嬅才讓璟瑟以一副’捨身取義‘的姿態,對她的皇阿瑪說願意為了給皇阿瑪解憂,為了大清的安定而奉獻自己。如此一來,皇帝對璟瑟自然心疼憐惜不已,琅嬅便藉此提出讓皇上為璟瑟在京城建公主府。並答應讓他們在婚後時常回京城居住。

皇帝正感動於女兒的孝順和懂事,對這個主動為他分憂的女兒十分愧疚,自然也一口答應下來。

璟瑟風光大嫁後不久,錦兕也嫁給了青櫻的侄子,訥蘇墾。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