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明就是使崔家為他人做嫁衣裳,大祝氏又怎麼肯呢?
更何況四姓向來不與外人結親,哪怕聯姻,必也有所求。
可是杜家空有義興王府封賜,可明眼人都瞧得出來,杜玄臻之父杜正已經是耄耋之年,若他一去,爵位落至杜玄臻身上時,便降一等,食邑也少些了。
杜玄臻當年入朝為官,權勢是大。
但崔氏的人並不看重這個。
崔家唸書的人不少,只是崔氏子弟不屑於在此時入朝為官罷了。
中書令雖官拜三品,但在青河的人眼中,實則底蘊太低,配不上崔氏的。
尤其是杜玄臻如今年紀老邁,一朝天子一朝臣,燕追登基之後,已經不大重用他了,將來的杜氏一門,最多也不過就是富貴閒人罷了,入朝為官,又能官至幾品呢?
讓崔家精心養育的小娘子嫁進義興王府,大祝氏又怎麼甘心呢?
她對於傅明華提出這樣的建議,心中當真是又驚又惱的,連忙便起身跪了下去:
“求娘娘收回成命。”
大祝氏低垂下頭,忍氣吞聲:
“不瞞您所說,十五娘幾人早就已經與江洲定下了親事,此次領入洛陽,只是因為她們幾人貪玩好耍,惦記著洛陽,想見娘娘一面,又想拜祭太后罷了。”
傅明華似笑非笑,目光落到了小祝氏身上:
“哦?”
她年紀還小,才不過虛十八之數。
小祝氏是傅明華外祖母,年紀也比她大了許多。
可此時在傅明華注視之下,小祝氏卻不由自主後背一麻,心中苦笑不止了。
這會兒青河崔氏的人搬了石頭砸自己的腳跟,當日主意打得太多,如今甚至牽連到江洲的人身上了。
宮中的人對於世族是個什麼樣的態度,怕是明眼人都瞧出來了。
她一時之間心裡說不出的苦悶,當日趙國太夫人臨去之時,為了保住謝家,曾拖著病體,親自寫了封家書託人送到了傅明華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