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北朝求生實錄> 第856章 歷史的十字路口(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56章 歷史的十字路口(中) (1 / 2)

唐詩有云:春風不度玉門關。

如果說蕭關是關中防守西北的門戶,那麼在甘肅敦煌附近的玉門關,就是中原王朝的勢力前出西域的最重要戰略節點!

蕭關與玉門關之間的這一段絲綢之路,是中原王朝西北最為重要的緩衝地帶,絕對不能缺少!

用一句簡單的話來概括就是:窮則困守蕭關,達則玉門爭霸!

宋代正是因為失去了這一帶的控制權,導致西夏崛起,更是導致北宋在戰略上極為被動。一年一年的戰略被動積累下來,最後偏安一隅。

南北朝前期和中期,因為北魏崛起,震懾西域,使得當時佔據中原的北魏,得以控制玉門關以東的土地,並向西滲透了高昌等國。

然而北魏自六鎮起義之後,就逐漸失去了對這一帶的控制,突厥崛起以後,客觀上承擔了中原商隊與西域各國關聯的作用,類似於“保鏢”。

當然,他們也會從中抽成。畢竟,商路的維護,收取穩定的財貨,比一次性的搶劫要爽得太多。哪怕是遊牧民族,也知道喝羊奶要比直接殺了羊要好得多。

此次突厥要求宇文邕“迎親”的地點,也是玉門關。

不過這座關卡早已廢棄多年不用,起不到任何防禦作用。不管是楊堅還是竇毅,此時看了這座破敗的“雄關”,心中都難免會有些唏噓感慨!

漢代的外交大神班超久在絕域,年老思歸,上書曰:“臣不願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

這是多麼令人神往的地方啊,沒想到如今一見,斷壁殘垣,生機全無,幾乎是要淹沒於風沙之中。

“今日見玉門關,才懂漢武帝之氣度,可惜了。”

營門外,看著不遠處的城垣,楊堅失望的搖了搖頭。

大軍是不可能駐紮在玉門關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沒有水源!

這次出征的人不在少數,如果沒有穩定的水源補給,不用說突厥人打來了,就算人傢什麼都不做,自己麾下大軍也會因為吃水的事情而焦頭爛額。

“竇大都督,突厥人來了,都是騎兵,只怕不下一萬騎!”

楊堅麾下親兵對他身邊的竇毅說道。

“大營中列陣,出營門者斬!”

竇毅輕聲下令道,神態自若,非常淡定。

等親兵走後,竇毅忍不住跟楊堅解釋道:“之前我沒有整軍,是因為那些怕死逃難的兵士,也能逃回家鄉躲起來。

而現在突厥人騎著馬來去如風,誰當逃兵,會第一個死。哪怕我們不去抓他們,突厥人都不會放過他們。

你之前不是說我沒有整軍麼?現在可以一邊抵抗突厥,一邊整頓大軍了。”

竇毅的策略並不高明,然而卻很有效,專門對付驕兵悍將和喜歡炸毛的混球。

第一步,先是不動聲色,把士兵們帶入“死地”,只要離開了集體,就會立刻死亡的地方。哪怕你想逃,都沒有地方可以去。

第二步,逐漸約束軍紀,在突厥人強大的軍事壓力下,只有保持高昂的鬥志和嚴苛的軍紀,才能在對抗中活下來,任何人都不會拿自己的小命開玩笑。

第三步,當慢慢適應嚴苛的軍紀之後,當慢慢的適應突厥人的節奏以後,相信宇文邕那邊也應該有訊息了。

要知道,這次竇毅手下計程車兵都不是百戰精兵,能穩住局勢就已經很不錯了。畢竟,突厥人只是想教訓一下北周,想打壓一下桀驁不馴的宇文邕,而不是想把北周一棍子打死了!

所以他們對自己手下這支大軍的打擊,將會是有限度的,是會比較剋制的,以恐嚇為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