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建立的第十個年頭,前期積攢的問題,因為高伯逸的亂入,而提前爆發。鮮卑六鎮力量的提前削弱,使得北方世家比歷史上壯大了許多。
他們的想法和胃口,自然也跟原本應有的大相徑庭!
不過這些人也明白,河北,特別是鄴城和周邊地區,乃是齊國的“基本盤”。無論是他們,還是高伯逸,都是靠著這個基本盤生活的。
做人要有眼色,無論多麼憤恨,不能砸自己吃飯的鍋。
於是,某些人把目光聚集到了淮南,揚州!把這裡當做了他們跟高伯逸角力的角鬥場。
根據貨幣的基本原理,當商品大量湧入,而貨幣本量跟不上商品增長的時候,貨幣升值,乃至加速升值,就是必由的選擇。
最典型的例子在北宋檀淵之盟以後的那段時間。由於跟遼國之間的戰亂平息,軍費佔比開始下降,又得到了“出口需求”遼國貴族的商品需求),使得北宋手工業開始發力。
更加上遼國在國家治理上的觀念落後,忽略了“鑄幣權”的重要性,使得遼國的鑄幣權被北宋掌控,北宋銅錢在遼國大行其道。
這就使得北宋的貨幣流通量,遠遠小於其需求!這在中外歷史上是十分罕見的!
這麼做的後果就是,權貴之家,將一罐一罐的銅錢和貴金屬掩埋,以期待“升值”,導致更加劇烈的惡性通貨緊縮。
此頑疾極大的打擊了北宋經濟,更是讓依賴北宋經濟的遼國痛不欲生。金國之所以可以那麼快的幹掉當時看起來不可一世的遼國,這本“經濟賬”,要記首功。
與之相反的是,如果流通的貨物變少,而貨幣總量的減少,卻跟不上貨物減少的速度,那麼就會出現人們所熟知的“通貨膨脹”。
值得一提的是,通貨膨脹只是一種表現,就如同人體發燒一樣,它產生的原因,往往不能透過貨幣政策本身來判斷。
這是超越時代的觀念,後世之人或許人人都懂,但這個時代的人,很多人卻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北方世家的某些人,開始把淮南,甚至是揚州,當成是自己的狩獵場。他們的武器,就是糧食。
誰都知道,今年齊國缺糧,其實,以往幾年也是缺的,只不過跟南陳互市以後,用進口補足了缺口。而今年夏秋,南陳對北齊執行了“貿易禁運”政策。
北齊和南陳之間的交易規模雖然極大,但主要的大宗商品,說白了其實就是“鹽換米”。其他的東西,都是附屬商品,比如絲綢之類的,不是必需品。
由於淮南地區商品經濟規模極大,所佔齊國的貨幣交易量也是很大,所以,齊國所增發的銅幣等物,多半都圍繞著揚州運轉。
突然一下子沒了陳國的大米輸入,附帶的貿易也大受影響,連帶著的各個產業,也大受打擊,呈現整個地區和行業的整體不景氣!
而在這一帶流通的銅錢,卻並沒有減少多少!
所以不出意外的,由糧價開始,波及到各個行業的惡性通脹,開始了!
……
“主公,卑職事情沒做好,請主公責罰。”
楚王府的書房裡,李德林有些慚愧的將手中的一本賬冊遞到高伯逸面前,隨後躬身行禮。
高伯逸對著站在身邊的鄭敏敏使了個眼色,這位女秘書將賬冊拿到後,退到書房的屏風後面,獨自看賬冊去了。
不管是高伯逸還是李德林,都對此見怪不怪,只當沒這個人存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