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高演,就是感覺到了那種“積重難返”。特別是在周軍攻打河陽關成功之後,這座堅固的城關居然當夜被黃河沖毀!
導致周軍整個作戰計劃功敗垂成,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在保佑著高伯逸一樣。得知這件事情後,高演和唐邕等人,明顯能感覺到金墉城裡的那些臨時拼湊起來的軍隊,軍心浮動,每天都有逃兵。
只是還沒出現成建制逃跑的現象。
宇文邕對此會不知情麼?
呵呵,那怎麼可能呢。金墉城裡的逃兵,周軍的斥候總會抓到幾個的,到時候一詢問,不就什麼都知道了麼?
宇文邕明明知道金墉城內的軍隊已經是這幅德行,卻已然要求高演派兵,這隻能說明一點,那就是周國對於高演等人,採取的態度,完全是殺豬一樣的。
利用完沒有價值了,隨時都可以拋棄,沒有什麼感情可以講的。
“道和唐邕表字),你怎麼看?”
高演面色平靜的問唐邕道。
後者回來以後只是說了宇文邕的態度,卻沒說他們是怎麼談的,宇文邕態度如何這些細節。想來,這應該不是什麼美好回憶。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而已,魚肉豈能有想法?”
唐邕攤開空空如也的雙手對高演說道,二人相視苦笑。
“高延宗,你帶著五千兵馬同去吧,見機行事。”
高演將懷裡揣著的“虎符”交給高延宗說道。老實說,高演對他大哥的這個兒子,並不怎麼喜歡,起碼遠遠沒有高洋當初那麼疼愛高延宗。
對方此番帶著五千人出馬,能回來多少人,不太好說,甚至高延宗本人能不能回來,也為未可知。
送死當然是別人去,高演自己怎麼會去呢?好不容易苟延殘喘到今日,不就是為了能活下去麼?要是這樣簡單“痛快”的死在了戰場上,當初一番折騰,又是為了什麼?
其實,也可以派高孝珩去的。
不過高演還真是有點擔心,高孝珩會臨時起意,把這五千人直接“送給”高伯逸。那樣,就等於是把自己送上了絕路。
此外,高孝珩首先到的洛陽,手底下籠絡了一批人。這些人跟自己帶來的人,也不怎麼對付。雖然在一個小池塘裡爭些魚食非常可笑,但這種事情,正是那些小人物們的常態,所謂“池淺王八多”,就是說的這種。
越是情況窘迫,越是會瘋狂內卷。如果高伯逸在此地,一定會告訴高演,如果上面的人都不正,下面的只會更壞!
當高孝珩和高演引來周軍入洛陽,他們就已經失去了人心,所有的說辭,都失去了可信度,剩下的只有自說自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