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頭垢面的李集。
還有滾開滾開的大鼎。
人只要丟進去就熟了,不需要扔幾次,只要一次就夠了。李集的慘叫聲會響徹天地,最後變成哀嚎。
當然,這或許就是高洋所期待的。
此時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高伯逸身上。
把人丟進去,確實不難,只不過可以想象的是,從此以後,高伯逸的名聲將會臭大街。最起碼一個幫兇劊子手的帽子是摘不掉的。
不把人丟進去如何呢?
或許不會怎麼樣,但肯定逃不過高洋的懲罰。更關鍵的是,即使沒有高伯逸來丟李集,也有康虎兒,俄永樂等人去做。
那些人可不認識李集,哪怕是丟楊愔進大鼎裡煮湯,他們都不會猶豫的。所以說哪怕高伯逸違抗高洋的命令,實際上也是救不了人的。
這種選擇,幾乎就是沒有選擇。
“陛下,微臣不能把人丟進去烹殺。鼎乃是祭祀天地的禮器,用來烹殺,於國不祥。微臣豈能做令齊國不祥的事情?”
高伯逸拱手對著高洋,義正言辭的說道。
於國不祥?
這算是哪門子的理由啊。
不過胡說八道不要緊,關鍵的是要能夠圓回來。哪怕這種說法聞所未聞,只要你能自圓其說,那麼也能矇混過關。
高洋一時間也有些錯愣。
對其他人來說,他們都是“打工仔”,而高洋卻是最大“股東”和“ceo”。別人可以把高伯逸的話不當回事,他卻不可以。
“九合,接著說下去,朕想看看你到底有什麼說辭。”
高洋板著臉說道。
高伯逸微微點頭,環顧群臣,隨即指著這口大鼎說道:“紂王烹殺伯邑考,伯邑考乃是西伯侯姬昌的兒子,最後姬昌的兒子姬發滅商,商亡於周。
楚漢相爭,酈食其憑藉自己的智謀讓齊國歸降於漢王,獲得了齊國的七十多座城池。
後來韓信聽說了此事,帶兵偷襲齊國,致使齊國誤會酈食其背信棄義,齊王將酈食其烹殺,於是齊亡於漢。
漢高祖劉邦遭遇楚國圍堵,於是命周苛掩護他出逃,由於寡不敵眾,成為項羽的俘虜。後來項羽想要讓他聽命於自己,然而周苛誓死不從,於是項羽將其烹殺。
最後楚亡於漢。
可見,烹殺確實不祥,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