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祖升同樣是話中有話,高伯逸慎重的點點頭,雙手抱拳行禮,大步而去。
……
鄴南城北門的簽押房裡,高長恭手裡拿著的是婁太后寫給他的親筆信,身邊是老神在在,垂手而立的楊約,一時間有些摸不著頭腦。
“這麼說,陛下沒回來,是太后先回來了?”
高長恭沉聲問道。
“確實如此,太后現在在枋頭城,不打算回鄴城了,讓將軍護送她去潞城潞州)。至於到了潞城以後如何,那不是奴可以揣測的。”
楊約淡然說道,態度既不傲慢,也不討好,中正平和,恰到好處。
如果送太后,那麼,鄴南城的城防怎麼辦?
現在皇帝不在鄴城,萬一有人兵變……後果不堪設想。去送婁昭君到潞州,離鄴城也不算近,來回至少耗費十天,畢竟,太后是不可能趕路的,怎麼可能走得快。
那麼,到底是送還是不送呢?
一下子,高長恭陷入矛盾裡拔不出來。
太后本來就不喜歡自己,因為自己跟高伯逸走得近,而太后婁昭君最不喜歡,也最為忌憚的,就是高伯逸。
思前想後,高長恭覺得還是不能離開鄴城!
畢竟,高洋臨走前,讓他負責鄴南城最重要的北門城防,在對方回鄴城之前,都不會輪換,這已經是極大的信任了。
自己若是送太后去了,必定會辜負高洋的信任。揣摩了一下,高長恭覺得這次送太后並沒有什麼好處。
不過還是問一下比較好。
“呃,我能不能問問,太后是怎麼會想到讓在下護送呢?”
“是斛律世達將軍推薦的,斛律將軍要去鄴城郊外的神策軍大營點卯,軍令在身不方便護送。”
楊約淡淡的說道,語氣穩如老狗。
高長恭滿臉古怪。
尼瑪的,斛律世達身上的軍令是軍令,我身上的軍令就不是軍令了?這分明是斛律世達不想站隊婁昭君,然後甩鍋!
高長恭吃過那麼多虧,現在對這麼彎彎繞繞的也看得明白了。他想了想說道:“鄴城到潞城的官道,歷年來都有維護,沒什麼盜匪。
要不這樣,我哥河間王高孝琬)乃是太后嫡孫,讓他護送更是妥當。我分五百人護送太后,讓我哥領軍,這樣太后那邊說得過去,陛下那邊也好交代。
畢竟,在下也是軍令在身,離不得鄴城。”
高長恭給楊約拱手說道,姿態放得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