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歡雖然在河北信都起兵,但真正發家,麾下的核心勢力,都是來自晉陽鮮卑軍戶。這其中就包括斛律氏、賀拔氏、爾朱氏、薛孤氏、厙狄氏、莫多婁氏等等。
這些鮮卑部族聚居於晉陽,麾下私軍隨隨便便都能拉出幾千人的精銳,是一支非常可怕的軍事力量。
高歡在位的時候,是用的河北漢人世家的鄔堡勢力,來平衡晉陽鮮卑的勢力。清河崔、范陽盧、滎陽鄭、趙郡李、太原王、博陵崔、渤海高等大世家紛紛入場,作為高歡大軍的輔助。
這些漢人世家明面上或為文臣武將,背地裡則是當地的土皇帝,壟斷了當地的政治經濟命脈,輕輕鬆鬆就能拉起漢人武裝。最終,形成了晉陽與鄴城兩個中心,姑且可以將晉陽看作是東魏的軍事中心,而鄴城則是東魏的經濟中心。
高歡雖然靠著婁昭君起家,但天下是自己打下來的,婁昭君雖然很有影響力,但尚且無法影響國策。
東魏基本盤穩定後,高歡開始考慮高澄接班的問題不是篡位)。一方面讓高澄大力整頓吏治,一面親自安撫舊臣。
說白了,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罷了。
然而,當高歡死後,那些晉陽鮮卑軍戶就沒辦法壓制了。為什麼呢?因為高澄的政府班子在鄴城,裡面的官員基本上都是出自高歡府邸的年輕官員。
比如楊愔、崔季舒、陳元康、趙彥之等等!
此時高澄也在緊鑼密鼓的準備篡位,取代東魏皇帝,自己來當。
後面發生了蘭京那件事,其中疑點頗多,作者君認為,這是一次政治謀殺,但很可能並非高洋操刀,而是他知情不報!
死於意外這種說法,有個完全不能迴避的硬傷,那便是當時高澄和群臣開會的地點是絕密,如果身邊哪怕有一個侍衛,蘭京也無法成功。
而蘭京是怎麼被安排在廚子裡,這些都不是高澄說了算的,應該是他不會注意到這些小事。而高澄身邊的護衛,很多人都是出自晉陽鮮卑,那些人知道高澄的行蹤,一點都不稀奇。
之後高洋迅速趕到,有些未卜先知的意思。然而從高洋事後大肆重用大哥高澄的班底看,他自己當時似乎沒有自己的團隊。
如此縝密的謀殺,身邊沒有團隊,如何能做到萬無一失?所以作者君認為高洋也許想殺高澄,但事情是他做的可能性卻很低。
第一輪鬥法,以高澄“意外”死亡為結束,或許策劃這件事的人都沒想到,事情會如此簡單就辦成了。
高澄死的匆忙,無論是河北世家還是晉陽鮮卑都有些措手不及,他的政治遺產幾乎被高洋全盤接收。
第二輪鬥法開始了。
高洋吸取教訓,首先建立百保鮮卑和勇士這支軍隊存疑,似乎後來去了兩淮),打造駐地在鄴城的嫡系班底,然後帶著這些人,北上和晉陽的軍隊匯合,掃蕩北方的胡人。
此戰讓晉陽鮮卑勢力知道了高洋的實力,也接受了對方展現出來的善意。但請注意,在高洋當政時期,晉陽地區沒有任何戰事!
也就是說,晉陽鮮卑勢力在這個時期,表現其實是非常消極的。即:既不造反,也不主動進取,更不會參與北齊攻略兩淮和江南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