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你去安排鎮軍的防衛,我去召集那一千裝具騎兵,我們分頭行動。
此番齊軍能不能回鄴城,就看我們這下能不能建功了!”
高長恭激動的拉著秦方太的手說道。
不過對方卻沒有他那麼樂觀。很簡單的道理,敵人已經收拾了高歸彥和段暢,那麼自然也能騰出手來拔掉齊軍的淮河大營。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估計申州城裡的周軍,已經在淮河對岸四處尋找齊軍的糧倉所在了。
秦方太為自己的膽大妄為暗暗慶幸。
沒了這批糧草,齊國的光州恐怕最後都要淪陷,到時候高洋的怒火,不是一般人能接得住的。
現在齊軍淮河大營的位置便於進攻,卻不利於固守。高長恭當機立斷,帶著大軍退到伏龍城,這座竇毅當初修築的小城附近。
然後以這座城為根基,在城外三面有一面是靠著淮河)佈置木柵格,將大營安置在了此地。
此城背靠三座浮橋,方便渡河。此外兩岸之間本來就建立了渡口,有不少船隻可以方便運兵。
可以說是一處撤退的絕佳橋頭堡!
……
聽從高伯逸建議出擊的竇毅,發現自己遇到了一件很棘手的事情。
如果攻擊齊軍在對岸的營寨,自己手裡不過四千府兵,好像不太夠用。主要是弄不清虛實,被反殺那就鬱悶了)。
而尋找糧倉的位置,又找了許久都沒有找到!
竇毅判斷是齊軍有所防備,將糧倉後置了,拉長了補給線。
這麼做有利有弊。
好處就是可以最大可能的保護糧倉。
壞處就是拉長了補給線,敵軍斷糧道的可能性更大了。
很難說哪種最有利,關鍵還是要看自己怎麼做。
“竇將軍,我們要不回去的時候擊破齊軍淮河大營,至少去試探下虛實,怎麼樣?”
副將看到竇毅面色不好,小心翼翼的建議道。
喜歡北朝求生實錄請大家收藏:()北朝求生實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