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了,外面冷,繼續睡吧,養身體。我寫完這封信就去找王琳,不回來了。”
聽到這話,獨孤伽羅忽然感覺心裡空空的,又不知道要怎麼開口說。
千言萬語只化為一聲嘆息。
她眼睜睜的看著高伯逸寫完信離去,早已淚流滿面。
……
“三方同盟,共同進退麼?”
王琳看了看高伯逸寫的一個所謂的“倡議書”,好像有些明白了對方是什麼意思。
他壓低聲音問道:“這支周軍,是不是不打算返回長安了?”
王琳已然猜到,高伯逸並不是想利用北周,從北齊身上咬下一塊肉。
而是他想讓獨孤信成為北周在南陽的藩鎮,把北周的一個柱國,變成跟自己一樣名義上從屬於宇文邕,實際上根本不鳥對方的勢力。
而一旦北周興兵討伐,獨孤信則會立刻易幟,然後公然成為北齊的藩鎮。
這個遊戲要玩下去,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先決條件,那便是緊挨著的三家,必須要抱團取暖。
一家有難,其他各方都要全力支援。
如此才能高枕無憂。
高伯逸入北齊進入中樞,恢復從前的爵位和權力以後,這三家就能得到北齊方面的庇護了。
而高洋也很難再興兵去攻打他們。因為高伯逸作為他們三家在北齊的“話事人”,總會做出對他們有利的決策。
雖然這樣會讓高伯逸和高洋撕破臉,但是反過來想想,就算高伯逸還是跪下高喊萬歲,難道高洋就不會清算他麼?
鮮卑與漢人的矛盾,始終都是齊國不可忽略的重要矛盾。高洋在尚且能調和,高洋若是不在了以後呢,那該如何?
試想高伯逸人中龍鳳,怎麼可能把自身安危交託於皇帝手上!
秦孝公死後,商鞅被車裂,這就是鮮活的例子。
不是他高伯逸想做權臣叛臣,而是世道如此。
王琳在這一式三份的倡議書上分別蓋上了自己的印信和指紋,沉聲問道:“賢弟,一張紙就能約束人心麼?”
“並不能,但我只是把從前沒有捅破的窗戶紙捅破罷了。很多事情都是明擺著的。
獨孤信在周國也要被宇文邕清算,大家一樣的處境,沒什麼不可以。
莫非段韶二十萬大軍來了,你們還各自為戰,不統一協調麼?”
王琳沉默不語,可以說高伯逸算是說到了要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