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猛然發現,在戰場上要死要活的拼殺,賺來的竟然還沒有走私的十分之一多,以前自己難道都是在吃屎嗎?
隨著兩國關係的緩和,今年商貿的往來數額幾乎是個天文數字,揚州的南河泊司,靠著關稅和倉儲賺來的財物,達到了北齊今年賦稅的五分之一!這還是包括了兩個河泊司的賦稅,而不是和去年的比。
高洋的心思都在北周身上,陳霸先亦是知道高洋這幾年絕對不會動他,都在拼命的以賺錢,發展經濟民生為主。以揚州為首的兩國接壤之地變得極為繁榮,甚至超過建康。
這跟北齊北周邊境赤地千里的情況形成了鮮明對比。
“陛下,高伯逸提出的兩稅制,眾臣們商議了細則後實施,效果明顯。
微臣今年還調低了稅率,收上來的錢反而比往年高了。”
因為是實行兩稅制的第一年,而且今年風調雨順,楊愔害怕大好局面翻車,於是稍微調低了農稅稅率。
楊愔的話很好解釋,一年收一次稅,收不上來直接就把人逼死了,人死了錢依然收不上來,成為死賬。
一年收兩次,數額是以前的一半,今年又調低了稅率,能繳稅的人自然是感覺輕鬆了許多,死賬也少了許多。
所以當楊愔把收支的總賬遞給高洋時,這位喜歡浪的皇帝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稅收怎麼比往年多了一倍,修了金鳳台,今年還有這麼多盈餘?”高洋有些不可置信的問道。
“微臣也很想知道,但事實如此,今年府庫充盈是明擺著的。連到中樞哭窮的郡縣都少了許多。
此外,在濟州齊州等地實行的攤丁入畝,按地收稅,效果顯著,只是…民間頗有抱怨。”
民間能有什麼抱怨呢?還不是世家在抱怨!
高洋呵呵冷笑,並不接茬。
“行了,朕知道今年國家有錢了,你閉嘴不要再說話。
唐邕,你呢,戶籍給我統計明白了沒有!這幾年又沒有戰亂,朝廷用的還是我父兄時的戶籍,丟人不丟人!”
一提這件事他就來氣。當初他問高伯逸,為什麼鄴城如此繁華,稅收卻跟前些年差不多,怎麼說就是生娃也生了不少人吧?
高伯逸則是說他暗中調查戶籍,十戶裡面有三戶查無此人,估計是男人戰死,女人改嫁不在此地,然後房屋又換了新人。
簡單說就是人走戶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