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北朝求生實錄> shuhaige.net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shuhaige.net (1 / 2)

北齊前途無量又年輕到過分的襄陽王高伯逸叛逃,不知所蹤,確實讓北齊朝野沸反盈天。有人猜測這位王爺是躲哪裡招兵買馬去了,也有人猜測高伯逸沒那麼大志氣。

也許這傢伙只是效仿東漢初年的公孫述,暗暗招募了刺客,打算行刺高洋。

但無論這些言論是多麼紛紛擾擾,高洋依舊是不為所動,將高伯逸的通緝令貼得到處都是,至於有幾分作用,又有多少無辜者被牽連,那就不得而知了。

十天過去了,二十天過去了,高伯逸的蹤跡依然是個迷,有人猜測他已經遭遇意外死了。

然而正當輿論的風頭就要過去,高伯逸這個名字漸漸從人們視野裡淡出的時候,鄴城又發生了一件聞名天下,卻又令人髮指的事情。

初秋裡的一天豔陽高照,正是人們結伴出遊的好日子。然而已經“宅”在金鳳台的高洋,卻下了一道讓人匪夷所思的命令。

將鄴城所有姓元的人,無論男女老幼,全部召集到已經竣工的金鳳台旁。

當人集中得差不多,只剩下一兩條漏網之魚的時候,高洋又下了一道命令!

讓宮廷禁衛,將這些人全部射殺!

這一幕可謂是震驚鄴城滿朝文武!

要知道,這些被殺的元氏裡面,就有不少是朝廷官員。他們之前都沒有收到一點風聲,可見此處屠殺,很可能是高洋臨時起意!

殺了還不算完,在將這些人射殺後,高洋又下令將所有的屍體全部拋入漳河!任何人不得去河邊撈屍體,不然按同罪論處!

事情發生後,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人敢來說一句話,唯獨只有楊愔一人上書請辭宰輔。

高洋順水推舟的接受了楊愔的辭呈,任命唐邕為新宰輔,總攬齊國政務。

高德政死,高伯逸叛逃,元氏被屠,楊愔不再擔任宰相。這如同走馬燈一般的大事件,悄然轉動著北齊這艘巨輪的航向,很多有識之士都意識到:齊國的皇帝雖然還是那個人,但鄴城的天已經變了。

……

據史料記載,北周的長安城,既不是後來隋文帝楊堅修的那個佔地84平方公里的大興城,也不是西漢武帝時修的那個長安老城。它的佈局非常奇特。

自西漢末年綠林赤眉洗劫長安後,這座城池就一直沒有恢復元氣。東漢定都洛陽,對殘破的長安老城愛答不理,也沒有系統性的修繕過。

後來入主長安的割據勢力,比如說西涼董卓,前秦苻堅,後秦姚興等等,都沒有財力或者心力去完成舊城的修繕。

但也不能住在殘破的長安城裡啊?

於是乎,這些割據政權就想了個辦法,全域性修繕我做不到,區域性修繕沒問題吧?

於是乎,文化素質不高的那些“營造鬼才”,利用某一段完好的城牆,在城牆周圍修城池,一直修到未央宮就算完事!

然而,城頭變幻大王旗之後,後者又嫌棄前人修的“牛皮癬”,然後不得不把前任割據勢力所修的長安小城拆除。

就這樣一百年過去了,兩百年過去了,到北周的時候,長安城形成了一個奇葩的建築格局。

這時的所謂長安城,只是個統稱。它的形狀如同一個啞鈴,東邊那個,叫長安東城,西邊那個叫長安西城,兩座城池之間,修建了一個類似於金庸城的通道,那裡則是軍事重地。

而長安東城與長安西城並非一樣大小,所以看起來格外彆扭。

此外,由於這個不知道怎麼形成的城池並不大,因此單個城僅有三座城門。

不僅如此,只有少量的達官貴人住在城內,大量的百姓和政府官員都是住在長安周邊的。特別是西魏時期,宇文泰實行“京畿人口准入不準出”的制度,造成關中人口大量向長安周邊集中。

所以此時的長安城雖然不大,但長安人居住的區域倒是很大。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