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今日朕有點頭暈,策論你先拿著,明日去御書房裡,一點點講給朕聽。”
高洋醉醺醺的看策論,然後發現自己居然沒看懂!
這就有些尷尬了。
“回陛下,微臣策論的內容很簡單,不過是讓那些想著法子逃稅的人,如祖珽之流,老老實實交稅而已。”
高伯逸拱手行禮道。他今日穿得很樸素幹練,似乎剛剛從軍營裡趕來。
高伯逸的策論內容很簡單,然而卻如同將一把鋒利的寶劍遞到高洋手裡。
自己所建議的,無論這個皇帝是誰,都會喜歡的,更別提做事霸氣的高洋。
策論的要點是改革稅收制度!均田制不變,但稅收制度大變。
其一,原來北齊是均田制按丁收稅,改革後則是按照其制定前一年的田租標準規定以後的稅額,無論人口多少,按田收稅。
也就是說,哪怕田空著沒人種,稅也是要收的。
其二是隻要人在那裡,不分你是流動人口還是固定人口,一視同仁的收稅,並將人口遷徙的變動改為戶籍變動。
比如說現在大世家和鮮卑權貴各處都有田產,然而他們莊戶“人頭稅”,是按戶籍所在地收,而不是看人在什麼地方。
其三是從原來收實物,現在改為收貨幣,加速常平五銖錢的流通。
還有其四,其五,其六,不過都是這些政策的補充而已。
第三個還好,前兩個簡直是要了某些人的老命。
你家裡有田但是不耕田,呵呵,對不起,交稅是不能少的。
你匿藏戶口也沒用,因為我是按田收稅,不是按人頭收稅。你有多少田我收多少稅。
你祖籍清河崔氏,到鄴城來可以避稅,對不起,你在鄴城的田宅一樣要收稅!
高洋不是看不懂高伯逸寫的,而是不明白這樣實施會有什麼大的影響。要是不能多收稅,反而國家稅收比以前還少,那不是抓瞎了?
“陛下請放心,微臣以項上人頭擔保,此策於國大有裨益,增加稅收更是不在話下。”
高伯逸非常有自信,給中唐晚唐續命一百年,成為後面封建王朝標準稅收制度的“兩稅制”,又豈是浪得虛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