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陵渡,關外進入關中的要害之地,黃河上最大的渡口。
神鵰俠侶的十六年後,郭襄愛上了楊過,兩個人第一次見面,就是在風陵渡口相遇。當然,這只是後世的小說而已,不過也從側面說明了風陵渡的特殊性。
黃河流過河口鎮後,為南北走向的呂梁山所阻,折向南流,奔騰於陝西、山西兩省邊界的峽谷之間。
河水從壺口瀑布瀉下後,出龍門繼續向南流,到潼關附近,因受東西走向的秦嶺山脈其中一條支脈華山所阻,折向東流。
風陵渡就在那裡,它地處山西,陝西,河南三省交匯處,地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此時此刻,獨孤信和楊忠二人已經渡過黃河來到北岸弘農城是在黃河南岸),已然黃昏,落日沉到水裡,映照出通紅一片。
看著煙波浩渺,風景如畫的渡口,他們都良久無語。
在這個三河交匯黃河、渭河、洛河)的路口,獨孤信和楊忠二人不由得感覺山河的滄桑壯美。
大概類比於“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感受吧。
江山美如畫,難怪大家都要爭來爭去的,真可謂是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位置只有一個,想當大哥的人卻不要太多。
接下來,他們就要北上,去解除北齊軍對蒲坂城的圍困了。如果戰況順利的話,他們甚至還能反將一軍,收復大片國土,乃至殲滅斛律光手下的那支北齊軍精銳!
“你說,如果高伯逸從河陽三城出發,斷我們的後路怎麼辦?”
獨孤信忽然轉過身,看著楊忠,問了一個對方無法回答的問題。如果弘農被佔領,那麼西魏這邊的戰局,就要崩盤了。
唯一的希望就是李弼率軍回援,把所有戰果都吐出來不說,還把鹽池賠了進去了。
想了一會,楊忠沉聲說道:“吃一塹長一智,如果高伯逸言而無信,只要我們能逃回關中,將來有的是機會收拾他。
我倒是覺得他沒必要這樣折騰。”
楊忠這個人,平日裡不拘小節,所以人緣很好,但他在大略上,往往能將事物的最本質矛盾理清,看清脈絡,從而選擇最合適的解決方式。
高伯逸的最根本目的,是削弱西魏,哦,馬上要叫北周了,對此楊忠看得很清楚。
至於私人關係,獨孤信和自己,對高伯逸來說不僅不是仇人,甚至還可以算是朋友。
壯大獨孤信的實力,有利於接下來在長安搞事情,所以高伯逸的選項很簡單,那就是讓長安越亂越好!
因此李弼也好,獨孤信也好,八柱國裡面任何一個人也好,只要不是宇文家的嫡系,那都可以是他高伯逸的“朋友”!
看明白這層關係,楊忠覺得高伯逸拋過來的橄欖枝,都可以接著,好處都可以拿著。只要不做出原則性背叛西魏的舉動,在戰場上給高伯逸放放水,“禮尚往來”一下並無不可。
至少將來若是一不小心被高伯逸打敗,學郭彥那樣全身而退,被對方放走,沒什麼不好的。
說得難聽點,楊忠自己是打工的,高伯逸也是打工的,殺了對方自己也不多長塊肉,何不雙方都留點風度呢?
至少目前來說,高伯逸自己就是這麼做的。
“說的也是。開弓沒有回頭箭,我們已經出來了,再折返回弘農城,那不是要被天下人恥笑麼?
救援蒲坂城,勢在必行。此番立功了,回長安才好說話,我看那宇文護還有何話說!就在此處下寨吧,休整一夜,明日開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