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你若尚在場> 第 17 章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 17 章節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被寫了下來,甚至以前在作文隨筆裡也會不自覺地滲透,所以記得我初、高中的隨筆是從不給別人看的,極少數的人也許會因為各種原因看過一些,但也就僅此而已了。其實其中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內容,只是不希望有人知道我的真實想法。我將自己封鎖得很深,從小就是。或許我展現在每個人面前不同的自我,雖然也是自我,卻只是內心自我的幾分之一、十幾分之一,只是多面體折射出的一個面。包括對我最親的人也是一樣。所以教過我的語文老師會或多或少地瞭解我更深一些,作為公平交換原則,我也不自覺地想了解她們多一點,以確保衡量自己能在文章中滲透多少內心的真實。這麼些連自己都覺得自己很邪惡,但這是真實的。我知道那些關心我的人想多瞭解我一些,我努力試過開啟自己,可結果並不那麼理想,我也就此作罷。

所以當我一想到自己寫的東西將會給那麼多人看時,敲擊鍵盤的手指就會停在那裡。常常是敲了幾句話,停頓,按刪除鍵,修改,反複思忖,最終幹脆全部清空退出。此時的寫作已成了一件不自由的事,和高考時在條條框框裡戴著枷鎖跳舞的感覺無異。與其讓自己如此痛苦,不如幹脆不做。

豈有一文覺世人。我寫作並不是為了著書立說,也從不為宣揚鼓動什麼,我只是把自己的真實想法由自己的內心轉移到另一個載體上,所以有人看到與否、瞭解與否,與我都沒有關繫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有些瞬間的情感和想法沒有來得及當場記下,再回過去想已索然無味了,自是沒有落筆的沖動。所以很多事情就像不經意飄過的氣味,我感受得到自己當時對它的喜惡和由此感到的欣喜溫暖以及沖動惱怒,可是我永遠無法儲存下最真實的它。

對於我來說,很多事,只要一開口就是個無法挽回的錯誤。沉默是金並不是經不起推敲考驗的四個字。有些事,看得多了,也就懶得說了,也不是不想說。寫東西也是如此。”

番外終

最後,再寫一下我和她的最後一次見面吧。是在2012年的2月,離上次見面時隔一年多,我出國以後,第一次堂堂正正地出現在她面前。這之前我的文章已經發在了jj上,她一定也看過,那條評論也是這之前的事,我已結文的所有故事,都是這之前的事。發生了這麼多,我還是鼓起勇氣去見她了。

我去學校的時候大約是十一點半,去之前我給她打了一個電話,可是沒人接。我就只好進去一層樓一層樓地找,學生都還在上課,學校很安靜,我走過一間辦公室的時候看到裡面坐著一個人低著頭,像她,又不像她。我已走過去,又猶豫地退回來,再一仔細看,剛好遇到她抬頭。她換了發型,我們太久不見。我霎時間不知為什麼好想逃,之前我能走到這兒完全是憑一陣沖動,真見到她的時候我已尷尬得不行。可是來不及了,我們的目光已交彙,我只能硬著頭皮推開辦公室的門。

她見到我的時候,還是愣了一下的。我們沒有寒暄,沒有互相介紹,我以為她會忘記我的,可是明顯我又想多了。我的第一句話是“我剛剛給你打電話你沒接”,然後她拉開抽屜看了眼手機,第二句話是“我帶了點東西給你”,然後就把我特地帶給她的東西給她,一樣樣拿出來和她解釋了下,那天剛好是情人節的後兩天,我給她的巧克力還是我在國外特地選的。其實現在想起來,不過都是些便宜得很的小孩子的玩意兒。她仔細地研究了一下,又仔細地把它們裝回袋子裡放進了抽屜,沒有絲毫推脫,再自然不過地收下了它們。然後她問我現在在哪兒,我說“x國”,她說:“我知道你在x國,你在x國哪兒。”她說出來的話總是能讓我回不過神,原來她都記得。我和她說了幾句後,她對站在她身邊手足無措的我指著門邊的沙發叫我坐。我挪了兩步,看看沙發離她辦公桌的距離太遠,又挪了回來。她又叫我坐了好幾遍,我才不情願地坐過去,然後她也拿著水杯坐到了我沙發邊的椅子上。這時我才放鬆下來。

我坐下的第一句話,沖口而出的居然是“你的頭發怎麼回事”。這麼多年了,我還是死性不改地糾纏於她的頭發不放。不過那次她的發型真是誇張了些,像是足球迷的那種爆炸頭,卷卷的短發全脫離地心引力聳立在她的腦袋上。我問她喝不喝酒的時候,她明顯地停頓了。是驚訝嗎。之後我們聊聊專業,聽她說說戲,說說做蛋糕,說說請朋友去家裡吃飯,時間就這麼過去了。那天我和她之間說的話,比我們之前幾年加起來的都要多。我們東拉西扯有話沒話地說了快四十分鐘。不知道是出於禮貌還是什麼,起碼她沒有對我流露出一點點不耐煩和討厭。

我問她是不是還是一個人,她說是的。我很高興看她過得不錯,很高興她看上去還是老樣子。我和她說了好多遍“你都沒變”。只是她和我說話的時候一直下垂著目光沒有看我,而我一直一直看著她的眼睛,它們真好看。她問我不去看看別的老師,我搖搖頭,然後我看見她瞬時嘴角輕微卻明顯的上揚。我盯著她白色星巴克的杯子和她說我口渴要喝水,她起身走到辦公室的斜對角問別的老師替我拿一次性杯子接了水遞給我,還是兌過的溫水。中午她還要上課,沒有邀我和她一起吃中飯,等我吃完回來的時候,站在教室後門看見她站在講臺前上課的熟悉的樣子。然後我在她位子上坐了會兒等她下課,她快下課時我坐不住了又到走廊上去看她,站在後門看著她從前門走出來。她進門後我跟在後面晚了幾步,辦公室的門就被另一個不認識的老師隨手帶上了。她回頭看見被關在門外正伸手準備敲門的我,又很快折回來幫我開門。然後我們說了幾句話就告別了。那天見面,其實彼此都尷尬著,我們之間隔著一座山不能說,只能善良地繞過,聊些不著邊際的小花小草。我們之間沒說出口的,彼此都懂,於是在辦公室裡,說說無關痛癢的話就好,沒話可說時的沉默也很好。

只記得那天陽光很好,她也很好。我故意沒有拍照片,不過是想給下次見面留個理由,可是卻再沒有下次。

故事到這兒差不多就寫完了。要是再回憶起,也不過是一些可有可無的事了。人也不能總是沉溺於過去,未來那麼長,誰能說永遠呢。我想現在的我是真的放下了,是連恨都沒有的放下,不再有任何企盼的放下。可是這種放下所要經歷的又該有多痛。大概曾經有多愛,就會有多痛,不弄到兩敗俱傷也不會心灰意冷,人都是這麼犯賤。

我寫的不是小說,連一篇好的記敘文都算不上,場景描寫心理描寫或是對話,我總是草草帶過。一是因為懶,也沒這麼多時間,二是因為若要我一一還原,無疑是將我快要合上的傷口重新撕開審視,我還做不到對自己那麼殘忍。所以有些想要看故事的朋友大概要失望了,平淡無奇的流水文,若是看不下去也正常。

期望有美好結局的朋友也要失望了。現實中就算尋常男女能走到一起也要百轉千回,更何況是如此特殊的情況。若是想要尋找美好的寄託,那去看小說吧,學生一定多是有才桀驁又常常只有一個人在家的,老師一定是美麗溫柔卻又家庭不如意的。可惜我和她的家庭都幸福得很,所以一切的一切最終只能歸咎於我一個人的喜歡。就像茨威格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裡描述的感情,“可是請相信我,沒有一個女人象我這樣死心塌地地、這樣捨身忘己地愛過你,我對你從不變心,過去是這樣,一直是這樣,因為在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比得上一個孩子暗中懷有的不為人所覺察的愛情,因為這種愛情不抱希望,低聲下氣,曲意逢迎,委身屈從,熱情奔放,這和一個成年婦女的那種□熾烈、不知不覺中貪求無厭的愛情完全不同。只有孤獨的孩子才能把全部熱情集聚起來,其他的人在社交活動中早已濫用了自己的感情,和人親切交往中早已把感情消磨殆盡,他們經常聽人談論愛情,在小說裡常常讀到愛情,他們知道,愛情乃是人們共同的命運。他們玩弄愛情,就象擺弄一個玩具,他們誇耀自己戀愛的經歷,就象男孩抽了第一支香煙而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