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隨身帶著未來空間> 第60章 變異的古樹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0章 變異的古樹 (1 / 2)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早在八月初就種下的一畝茶樹已經長高了足足半尺,葉泉分別採摘了不少新葉,按品種分開,準備自己炒制一些茶葉。

以前桃源村與外界隔絕,村民又喜歡喝茶,完全是自己上山採野茶,自己炒制,所以葉泉小時候見過炒茶的過程。

先準備一口特製的大鍋,燒熱後,將新鮮茶葉放進鍋裡,然後翻炒,這道工序叫做‘殺青’,主要就是將新鮮茶葉裡的水分初步蒸發掉,在炒制的時候,要時刻留意茶葉的幹燥程度。

當茶葉‘殺青’到一定程度時,就可以將茶葉拿去烘幹了,這個程度主要靠經驗,不能太早,太早的話因為水分多,許多茶葉容易黏在一起;太晚的話,則茶葉可能被炒枯。

烘茶葉的時候也要注意翻轉,使其受熱均勻,再用慢火烘幹。

以上就是本地茶葉的炒制過程,但實際上,炒茶是一門技術活,茶葉有綠茶、黃茶、白茶、青茶、黑茶和紅茶之分,炒茶有篩選、萎凋、發酵、殺青、揉撚、幹燥、精製和加工等多道工序,視茶葉的不同,工序也有差異。

比如有不需發酵的、有需要半發酵的、也有需要完全發酵的,也有需要殺青的,也有不需經過殺青的,不一而足。

市面上有各種炒茶機售賣,但機器炒制的茶型不是很好,並且因為不能控制輕重度會産生斷裂或過火,而人工炒制的茶葉一般都較完整、鮮亮,口感比較清純。

因為葉泉總共種了龍井、福雲、早白尖和信陽等八種茶樹品種,所以便分成八次炒制,得到毛峰、大紅袍、綠茶和白毫銀針等八種茶葉。

每種茶葉葉泉大概採了兩斤,製成幹茶只有半斤左右。

白茶的製作過程最簡單,葉泉迫不及待地用空間泉水泡製了一壺白毫銀針,只見熱水將茶葉泡開後,茶葉上滿布毫毛,色澤鮮亮,湯色橙黃,鼻尖香氣繚繞,久久不散,而且茶葉尖先是向水面懸空豎立,繼而徐徐下沉,豎立時,如鮮筍出土;沉落時,像雪花下墮,極為奇妙。

飲下一口後,頓時感覺滋味甘醇,餘味無窮,葉泉第一次炒制,沒有經驗,肯定有不足的地方,但茶葉和泉水都是神奇的空間出品,依然是葉泉喝過最好的茶。

這麼好的茶葉,葉泉也不獨享,分別給老族長、叔祖等人送去一些,又託人給外婆一家送去了一斤。

這天,葉泉有了空閑,帶上虎妞出門閑逛去了,主要想檢視一下村子周圍上百棵的百年古樹中,有沒有像院子裡的龍眼樹那樣的變異植物。

村子裡的古樹數量不少,葉泉逐一用精神念力探測,沒有發現驚喜,便向村口的柳樹林走去,柳樹林一共有二十多棵大樹,都有百年以上的年份。

本地人所說的“柳樹”,並不是垂柳,學名叫楓楊樹,別名有很多,像麻柳樹、水麻柳、小雞樹、楓柳、蜈蚣柳、元寶樹和餛飩樹等叫法不一,是一種落葉大喬木,可高達30米,平江兩岸到處都是,其中不乏百年以上的老樹。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