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閣笑道:“立這裡幹嘛,立這裡反而破壞了懸天寨的古樸的形象。等瞿老同意,我們就配上霸王猇金花茶的圖片,給立到蠻州高速路口上去!”
回到李家溝,李君閣將報告交給阿音,讓她和梁慧麗進城向薛書記彙報,然後一路上報到梁省那裡。
保密,那也得看是對誰。
接下來,中央的批文也下來了,梁省手裡拿著兩份報告,也不由得有些眼紅女兒的好運道。
老子當年當鄉長的時候,咋就沒有這些好事兒?
這盤鰲鄉老伴說過不止一回,就是個與世隔絕鳥不拉屎的地方,放女兒到那裡,一是當時省內形勢複雜,讓她免受池魚之殃;二是自己沒有後顧之憂,也好放開手腳施展。
從來沒想過,那個地方,還能給女兒,甚至給自己發展出什麼政治資産。
沒想到女兒在那裡只沉寂了一年,然後就開始一顆衛星一顆衛星地猛放,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竟然無數次吸引了全國人民關注的目光。
而且全部符合中央精神,符合國家發展戰略,符合輿論民心。
有了這三樣,那盤鰲鄉的崛起,就是勢不可擋。
據自己所知,想打盤鰲鄉主意的人,不是一位兩位。
可在調查研究之後,都悄悄收手了。
栗子味道是不錯,但是外邊有一層硬殼,硬殼外邊還裹著一層尖刺。
三家媒體的表現,就是那些還不死心的人進行的一次嘗試。
然後,僅兩天時間,李家溝只動用了一點點關系,連錢都不用花一分,連自己和司家這所謂的保護傘都不用出馬,輿論攻勢便冰消瓦解,三家媒體到現在都還灰頭土臉貓兒抓餈粑脫不了爪爪。
李家溝集團保留法律追究權力,這就是懸在三家媒體頭頂的一柄利劍,偏偏還不落下,這操作堪稱妙到毫巔。
要不是知道自家女兒什麼貨色,光憑這兩年的政績和手段,一個主管農林的縣委副書記那是當得輕輕鬆鬆。
自家女兒,這是夾袋裡有人啊。
想遠了,收回思緒,梁省在中央下發的紅標頭檔案上寫下批示:“綠水青山是留給子孫後代的寶貴財富。省政府堅決擁護中央和省委指示,特轉蠻州市政府相關同志傳閱。”
“你們前期工作做得很好,望務必繼續發揚,務必抓好保護區建設工作,同時注意搞好幹群關系,虛心向鄉親們學習,讓環境保護,經濟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三駕馬車齊頭並進,做出更好的成績。”
……
訊息對老百姓們來說,那叫一個突如其來,整個夾川縣奔走相告。
老子們夾川縣要成立自然保護區啦!佔地九萬公頃!面積多大?差不多臥龍自然保護區那麼大!
什麼地方?盤鰲鄉上頭鳥不拉屎的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