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音用左腳跨進屋,表示從此成了家裡的主婦。
將花傘交給新郎的妹妹,表示舅舅的女兒嫁回姑媽家來了——這一傳統習俗,稱為“還娘頭”。
阿音進入堂屋後,由y領至正堂東面,一左一右地陪在阿音兩側,三人都面朝陳設祭品坐著,玉蓮嫂子上前來,在她們三人的腿上,各覆蓋上新毛巾,準備用來接禮。
本來該妹妹來陪的,不過李君閣沒有妹妹,就由這倆年紀差不多的吉祥物侄女來代替了。
堂屋裡邊祭品擺設又是一變:正中擺著長條桌,桌上放著一碗盛有三尾熟魚,捏成坨的三坨糯米飯,煮熟的豬頭、豬心、豬肝、豬腰、豬肺、豬腳爪和豬尾巴以及三碗酒。
獵戶叔和苗嬸面對供物就坐,西面則是送親隊伍。
周圍還有今天獵人之家的遊客,全部成了觀禮嘉賓。
遊客們倒是欣喜,他們對阿音和李君閣都很熟悉,這次居然趕上兩人結婚,這就是“擇日不如撞日”了。
司儀由老堂伯擔任。
祭祖的儀式和山上是一樣的,先倒一點酒並掐各少許祭品丟於地上,以示祭祀祖先,然後起贊。
“赤繩系足,鸞鳳和鳴;約成白首,帶結同心。
書稱厘降,詩詠友琴;聯珠合璧,菊圃蘭亭。
乾坤定奏,笙磬同音;妍花姿水,玉樹照林。
鴛鴦比翼,翽翽於庭;鴻案相莊,螽斯衍慶。”
祝畢,老堂伯端上一杯酒獻給阿音,阿音卻不能用手接,只用嘴挨一挨,然後由送親的阿代接過代飲。
飲了“迎門酒”,老堂伯又從碗裡取出三坨糯米飯,分別給阿音和陪坐的e每人一坨,放在她們三人覆蓋腿上的新毛巾上面。
然後接著又取過三尾魚,每人一尾,也同樣放在她們三人的毛巾上,儀式算是完成。
接下來便是由李家親戚向阿音敬獻禮物和喜酒。
這個只能是至親的堂哥堂嫂們來了,要是把李家人都算上,那收到明天都收不完。
因此都是個意思,老堂嫂給的是一支笛子。大堂嫂是一塊女士腕錶,二堂嫂給的是一條白金項鏈,小堂嫂是一對金手鐲。
這些禮物、喜酒都由送親的阿代來代收、代喝。
獻禮結束,e扶阿音進屋更衣,接下來要舉行“挑喜水”“抓喜魚”的儀式。
等到阿音重新出來,已經換上了平時苗家女孩的常服。
shiry將一對水桶,一條扁擔交給阿音,笑嘻嘻地和aice拿著大水瓢,魚罩子,領著她去水井邊。
結果倆妹崽路還沒有阿音熟悉,見兩人在那裡點著下巴想水井在哪裡,阿音微微一笑,幹脆先挑著桶當先領路,倆妹崽這才嘻嘻哈哈地跟上。
人都圍了上來,準備看阿音抓魚挑水。
田裡抓魚,這事情是李君閣的爽手,早就在預備的田裡挖了幾個坑,水面上渾渾的看不清,不過魚在坑裡壓根就不會跑。
位置李君閣早就告訴了阿音,果然,阿音看都不用看,罩子揮出,然後脫鞋,挽起褲腳下田,三兩下就摸到了一公一母兩條鯉魚,放進水桶裡邊。
田坎邊上,山坡上早已站滿了人,一見新娘子這麼厲害,都不由得高聲喝彩叫好。
水井邊上,e蹲下身來,開始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