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梁慧麗換衣服的時間,李君閣坐下來跟幾位聊天:“我記得盤鰲溪上頭有個粉條廠,小時候去玩過,現在還在不?”
一個老人說道:“你說的是鄉辦那個廠吧?早沒了,鄉裡各家各戶誰家沒紅薯,誰不會自己做粉絲?那玩意兒在鄉裡就賣不出去,以前又沒人來,土製的紅薯粉絲黑乎乎的,沒人家做的好看,外頭也就一樣沒有銷路,搞了兩年就搞不下去了……”
另一個老人說道:“可不是咋的,鄉裡當時好些企業呢,紙廠,酒廠,罐頭廠,就是沒一個活下來的,我看都是瞎折騰……”
又有個老人說道:“都是改道惹的,以前盤鰲鄉多風光,每天進黔州的馬幫那是十幾隊,我下河李家日進鬥金。後來馬幫改走婁山關那條路子,這邊就廢了……”
李君閣說道:“那這些廠子還在?”
老人們說道:“在倒是在,不過就剩一片地基幾面牆了。”
這時梁慧麗出來了,打扮和阿音差不多,說道:“那我們走吧。”
幾人出了鄉政府,朝廣場碼頭走去。
碼頭邊上幾個大娘在洗衣服,老族叔對其中一個喊道:“他五孃,二娃回來跟他說一聲,我把他船開走了,梁丫頭跟皮娃阿音要看看我們盤鰲溪。”
那個五孃說道:“去吧,跟我說了就行,這娃這向都沒落屋,說上河那邊忙不過來了。”
李君閣就笑道:“五孃,等二娃學會起屋了,盤鰲鄉這邊的活路也會多起來,可得叫他好好學,這邊還有六百戶呢!以後就是上千戶木樓的維護保養,這就成行當了!”
五孃就笑了:“上河李家的皮娃是吧?正月舞龍沒少見著你,身上大泡好了沒?”
李君閣也笑了:“你看看,見我耍龍燈的人不少,惦記我身上大泡的楞沒幾個,當真是一家人才想得到。那倆泡沒事兒了!”
五孃又笑了:“那就好,一筆寫不出兩個李字,這船就是我家二娃的,他一天到晚沒正型,你們盡管拿去用,回來還栓這裡就行。倆閨女你看好了,才開春掉水裡不是鬧著玩的!”
幫著老族叔解纜,一行人上船,李君閣最後利索地跳上船尾,從船畔取出一根長竹篙:“那五孃我們走了啊。”
五孃說道:“一看就是老把式,那就放心了,去吧!”
小船順著五溪河向前七八百米,就是盤鰲溪入水口,老族叔也抽出一根船篙,兩人配合這將小船拐進了盤鰲溪中。
從溪上看盤鰲鄉,又是一番景緻。
這邊是盤鰲鄉居民區,古建群在另一個方向,因此看不到。
不過也不是沒有特色,溪邊有不少磚石柱子,柱子上方漲水淹不到的地方改木柱,木柱上邊是樓板,臨溪而建成為一棟一棟的吊腳樓。
就是吊腳樓下面沒法看,去年漲水後到現在,已經丟棄了不少垃圾在那裡,挺髒。
老族叔滿臉通紅:“皮娃,我們現在還沒清理到這裡來……這些天就弄鄉場上和甘棠故徑左右了……”
李君閣點頭:“還是等著漲水吧,不過記住這是最後一次,本來這沿溪吊腳樓也是一景,上面那些人家,就算經營點茶樓,搞點住宿接待,都可以掙錢。可現在這樣,我都不敢帶藝術家們來寫生啊……”
老族叔說道:“老時間裡這一帶也是好招牌,配上法王寺周邊的茶葉,有個名頭叫‘黿龍水,鳳凰茶’,是馬幫商販談生意最愛的來處,不過後來馬幫沒了,也就沒落成這樣了。”
李君閣對梁慧麗說道:“梁丫頭,聽見沒?光這個名號,都能引來遊客體驗,不過現在這溪裡的水還能喝?就算是金子打的招牌也用不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