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回到山溝去種田> 第二百八十七章 法王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八十七章 法王寺 (3 / 3)

“明末時候法王寺幾經戰火,十分衰敗。清初,佛教禪宋臨濟正宗破山大師高足丈雪禪師,選定法王寺為蜀南黔北傳法佈道寺院,以宏揚佛法。清乾隆庚申年,蜀都三聖寺高僧文逐禪師來法王寺任主持,承傳臨濟法系。後經奐宇、慧源、悟蓮、德峰等數代高僧勤勉創業,法王寺開始興隆。”

“其後,果端大師至京師,歷盡艱辛,向皇帝奏請大藏經一部,皇帝賜下七百二十四函、七千一百六十八卷,令其‘永遠供奉,以光佛法’。並賜法王寺為‘十方叢林’,諭其開期傳戒。太後親賜‘法王禪寺’牌匾一塊及半副鑾儀護送藏經回寺。”

“當時為報皇恩浩蕩,歷經十餘年,法王寺建成萬壽亭,以供奉聖旨、鑾儀,當時記載我寺‘香火之盛甲於蜀南’。”

這些典故名目果山師傅如數家珍信手拈來,聽得一行人連連點頭。

說話間就到寺廟門前了,廟門是一座恢弘的巨大木門,木門上一邊雕鏤著一位門神,工藝精湛,讓人一望而生敬畏之心,提醒來客從現在開始,就要正心誠意了。

據果山師傅介紹,這是清代的淺浮雕工藝。

門上是一方四個大字的匾額“十方叢林”。

這個就了不得了,是皇帝手書,也是法王寺“敕賜十方叢林”的由來。

進門第一眼看見的就是一尊彌勒菩薩,大肚寬腸笑容可掬。

果山師傅合什禮敬後,對眾人介紹道:“彌勒菩薩,意譯為慈氏,佛教八大菩薩之一,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深受中國佛教大師玄奘的推崇。”

“我祈願,我能跟大家一起上升到彌勒菩薩身邊,去奉侍彌勒菩薩。我發願,當彌勒佛下生的時候,我願意跟著他下來‘廣作佛事’,去追求無上菩提,追求最高的智慧。”

“這是玄奘法師最後的遺言,也是他最後的發願。”

進廟燒香,奶奶老媽良子一行人就忙活開了,就李君閣不參與,心懷敬意,對著佛像卻只是點頭完事兒,這是他自己心中的一份執著。

果山師傅洗淨雙手,親自過來為一眾善信引禮。

這份面子讓奶奶覺得非常榮幸,臉上笑紋更是深刻了。

彌勒菩薩拜完,沿著十七級臺基而上,又是一座殿堂。

果山說道:“這裡以前供奉的是關羽,因此被稱為‘關聖殿’,重建於清嘉慶年間。現在供奉的是西方三聖,即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三位菩薩法相莊嚴滿目慈悲,不過李君閣關心的是建築格式。

仰頭看去,殿堂為硬山式屋頂,木石穿鬥結構。

待得大家禮敬完畢,李君閣對果山師傅說道:“這也算是三教並存的例子了吧?”

果山師傅說道:“哈哈哈,釋儒道三教,雖各立門戶,但血脈相通。儒教提倡仁恕愛人,佛教提倡慈悲善良,道教提倡清靜無為,全都重在精神的追求而忽略物質的享受。”

李君閣點頭道:“三教聖人幾乎同一時間橫空出世,珠連璧合,星運長空。也算是人類歷史上一奇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