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著助手開箱安裝裝置,四爺爺帶著孫老和衛競翔,從門樓開始介紹。
李君閣帶著梁慧麗去鄉裡拉護欄,順便接老石頭小石頭。
阿音育去聯系各家各戶,告知考察隊來了,要家裡招呼好娃子們不要亂摸亂動考察隊的裝置。
一行人就這樣忙乎開了。
等李君閣拉著老小石頭和護欄回來,祠堂門口已經擺開了架勢,地上橫七豎八都是電纜,各種裝置讓人看得感覺就像要拍科幻大片一樣。
周圍還豎起了幾根燈柱。
老石頭心情非常激動,說道:“皮娃你真能耐啊!能拉來這樣一幫學問人,這要是都還解不開老祖宗留下的難題,石頭叔我也就死心了!”
帶著老小石頭進去見孫老,發現四爺爺跟孫老一人端著一個茶杯,在那裡對著小戲臺,兩人正聊得入港呢。
衛競翔悄悄將李君閣拉到一邊說道:“你四爺爺以前是幹嘛的?好家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啊這是,一個祠堂的門門道道,講得那叫一個清楚明白。”
李君閣說道:“這是我李家溝的文曲星,解放前就是大學生了,打小在私塾裡學出來的,要不是後來轉行政口了,一個國學專業的大拿那是妥妥的!”
衛競翔說道:“我這博士在他們倆面前,太丟份了,媽蛋我知道的他們都知道,他們知道的我好多不知道,這這這……我還是老老實實多跟老頭混幾年得了!”
李君閣哈哈大笑,說道:“正常正常,我打小到現在,跟四爺爺混了二十來年,前兩天還被呼後腦勺罵學問不精呢,老人家肚子裡的貨太多,這個真沒法比。”
老小石頭跟一群學問人待一起,倒是有些拘謹。
孫老過來跟他握手:“這就是王敏材同志和王切同志了吧?你們也不容易啊!”
老石頭趕緊將手在衣服上擦了擦才握上去,說道:“嗨,當不起這稱呼,鄉裡都叫我老石頭,這是我家娃子,小石頭,小石頭,快叫爺爺。”
小石頭趕緊過來,恭謹地喊了聲:“孫爺爺。”
孫老說道:“中國古建,石雕是繞不過去的一環,所謂‘建築是大工藝,石雕是小建築’,這個門樓就是最好的例子。無論東方西方,石雕和建築都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說,雕塑賦予了建築的靈魂,讓建築具備了融合周圍環境和公共審美的特點。建築大師梁師成曾說過:‘藝術肇始,雕塑為先’,兩者相得益彰,能夠在視覺感受和空間關繫上達到平衡,這是工匠們了不得的成就。”
老石頭說道:“學問人就是學問人啊,家裡的石經說得都沒有你這麼透徹,您老幾句話就把窗戶紙捅破了,小石頭,這幾天可得多跟孫老好好學學!”
小石頭趕緊點頭。
孫老又對老石頭說道:“聽說你家好幾代都想破解這門口的號鼓之謎,這次我們帶來了大學裡的諸多裝置,相信會有幫助的。”
老石頭說道:“家裡祖宗留下了一些稀奇古怪的工具,都是平日裡用不上的,結合這個門樓來看,我估摸著應該跟這石號石鼓有關系,就是不知道它們內部的構造,因此一直沒法突破,如果你們這次能把號鼓的內部結構給整出來,那可就是幫了大忙了!”
孫老訝異道:“喲?如果我們能把內部結構弄出來,你有幾成把握能複原出來?”
老石頭不敢把話說滿,只說到:“這個得親眼看到才能確定了,我們都折騰了幾代了,這大話實在是不敢說出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