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無路,就這樣連滾帶爬搞了一天,到玉龍潭的這五裡地,也不過才走了一半。
實在捨不得溪底這些寶貝,李君閣搖頭苦笑:“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說的就是老子了。”
給家裡人打電話報了個平安,跟他們說這兩晚都不回家了,然後在溪邊找了一個僅可容身的石縫,升起一堆火,烤了幾個土豆對付了一個晚上。
水邊聲音大,溪水嘩嘩的聲音在峭壁之間來回激蕩,水汽奔騰,晚上幾次李君閣被凍醒過來好幾次,全身都是濕的。
要不是有靈泉水護身,這一晚上都熬不過來。
好不容易捱到天亮,等天氣熱起來,李君閣再次下水繼續一路搜尋。
好在收獲頗豐,這點足以安慰這兩天來的苦楚了。
連摸帶滾,到了這天傍晚,李君閣終於來到了一處所在,前面是一片還算平坦的山谷,幾道山溪在此彙合,形成一個十來畝的深潭。
“這應該就是玉龍潭了,今晚總算可以加點葷菜了。”李君閣說道。
摸出一副小魚鈎,繫上釣線,李君閣開始翻檢潭邊的石頭。
石頭底部有很多用小石子粘合在一起的小巢,這些小巢不到小拇指粗,李君閣剝開一個,裡面露出一條形狀古怪的蟲子。
這是石蠶,冷水山溪裡釣魚,用其它餌料都不好使,用這個卻可以豐收。
在小魚鈎上掛上石蠶拋到水裡,李君閣虛懸著魚線,讓石蠶沉在腳邊的水下,似到底又沒到底。
只幾秒鐘,手指就能感到魚線的抖動,這就是魚兒咬鈎了,李君閣輕輕提線,一條食指粗細的小魚就被提了上來。
這是一條石崗鰍,學名叫副鰍。
副鰍和泥鰍是近親,它們都是長著小鬍子的膽小鬼,分屬鰍科的不同亞科。
泥鰍灰不溜秋,喜歡鑽在靜水軟泥裡;
而石崗鰍卻非常漂亮,尾巴和腹鰭是紅色的,背鰭是橙黃色的,身體是半透明的橘黃色,從頭到尾還分佈著一條條黑色的虎紋,喜歡隱藏在激流的沙石下邊。
石崗鰍對水質要求非常高,一般都生活在潔淨的亂石溪流中,不輕易露面。
很多看似至清無魚的地方,水底下卻躲著不少的石崗鰍。
玉龍潭這樣的地方石崗鰍很多,不過如果釣不得法,那是非常難上魚的,但是如果用石蠶做餌,一天下來,往往收獲可觀。
很多人喜歡把副鰍養在熱帶魚水族箱裡,它們會清理掉在水底的殘餌,保持良好的水質。
有時候突然從水底的隱藏物裡鑽出來,彎曲的身體閃爍出黃綠的光彩,再加上鮮紅的鰭條,看起來就像一條彩虹從眼前掠過,一點也不比那些豔麗的熱帶魚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