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71章 山海令
陸生良任兩職, 有兩塊腰牌,兩塊令牌。
兩塊腰牌是“少府監”和“工部尚書”。
陸生良首職是少府監。
按律法來說,一人不可擔二官, 燕帝也是實在找不著能勝任工部尚書的人才會找上陸生良頂替。工部掌管屯田水利、土木工程,而陸生良又出名在此,扔他兩個官, 下頭多派點人手讓他只要動嘴就能多拿些俸祿, 對燕帝對陸生良來說都是好事。
另外兩塊令牌, 最開始是一整塊“少令”, 但天昭三十八年出了漁陽郡的黃金案,拉出了很多貪汙稅收的地方官員。
朝廷徹查之後從下而上徵收的各地餘稅還沒收齊就被那些官員的猢猻下屬一搶而空瓜分幹淨,且四散去了各地。
民間一下聲討高漲, 百姓成日在宮前抗議, 給朝廷施了不小的壓力。
當時國庫虧空又過了徵稅的時節,再收不上稅。
為了平息民怨,燕帝只得命少府和金都衛聯手組織了兩支隊伍,一支拿“山海令”前往山壑水域排查繳拿黃金案稅款;另一支拿“地澤令”在平原和兩州城池轄區繳拿餘款。
北燕地處九州最北。
北、東、西三面靠山, 西南有太行、王屋山,南面與南齊交界處有終南山和岐山山脈做屏障, 擁有天然的防線。
古話說高山有好景好水一點不錯。
北燕最東部, 也就是原冀州東部的大棘城水量豐富, 又接黃海所以水産甚多, 光是一城一年之收就可養活冀州大半百姓。故比起西邊的雍州專出些平原物産, 東邊山水一間的徵收要高出很多。
後來查出搶錢的也大多都逃去了那裡。
原因很簡單, 一來留在北燕境內有條謀生路, 物産豐富的地方最好立身。
二來, 要是想跑出去, 有山有水的地方絕對比城內要方便,城中管轄百密無一疏,所以拿山海令的那一隊人馬在東部、北部查了很久,是當年最晚回朝的。
由此,山海令之重遠高於地澤令。
持令牌者為尊,山海令只能被少府監持有。陸生良說給就給了沈盡歡,怎麼能不讓堂下眾人不滿。
沈盡歡是尚書之女,尚書府是帝盟的領頭羊,二者之間的親緣關系斷不了也不可能斷。
帝盟拜皇權,遵祖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