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死了,榮親王沒了靠山,知道皇帝不會放過自己,自請去皇陵給太上皇守陵。
太上皇去了,皇帝終於能施展抱負,將官紳一體納糧、火耗歸公等政策實施起來。
新政策,新氣象,腐朽的大榮朝漸漸恢複生機,一切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在皇帝催繳欠銀前,榮寧兩府在一個夜晚悄悄的還了國庫欠銀,
太上皇與皇帝的權力鬥爭落幕,皇子們間的奪嫡又開始露出苗頭。三皇子身後的實力不如其他皇子雄厚,為了積攢力量,去了軍中歷練。
三年孝期未過,邊疆烽火又起。
九月,番邦進犯大榮邊境,南安郡王被番邦俘虜,主帥被抓,士氣低迷,隱藏身份來到軍中歷練的三皇子站了出來。
亮明身份,重整大軍,在與番邦的對壘中,直接一箭射殺南安郡王,反應迅速的夏英立即大喊:“南安郡王為國捐軀,為安南郡王報仇。”
士兵被點燃熱情,在這次守城戰中取得勝利,番邦退後五十裡。
之後,番邦幾次進攻,被三皇子阻擋在城外,不能攻破紅城。番邦見強攻不下,於是圍而不攻,想要拖死大榮軍隊。
三皇子據城堅守,然城中缺糧缺鹽,軍需遲遲未到,戰馬都吃完了,再沒有糧食,紅城將不破而亡。
就在這緊要關頭,一支商隊悄然而來,帶來了糧食、鹽,帶隊的正是薛蟠。
遠在京都的邢德美收到戶部有意拖延邊軍糧餉的訊息,就讓薛蟠以巡查各地生意的名義偷偷押送一批糧食運往邊疆。
邢德美決定讓薛蟠去辦這件事,也是考慮再三的結果,榮國府的人都被盯的死死的,分身乏術。只有紈絝憨傻的薛蟠最合適,他每年都要出京跟著商隊走一遭,不會被懷疑。
也因為他不靠譜的性格,沒人會想相信邢德美把這麼重要的事交給他。
邢德美作這個決定也是下了很大的決心,在賈瑜的勸說下才下定決心。薛寶釵在榮國府期間,被風姿俊逸的賈瑜吸引,一顆芳心落在他身上。
賈瑜讀過幾首薛寶釵的詩,為她的才情折服。賈瑜學問不錯,可就是不會作詩,夫子評價他的詩匠氣太重,沒有美感。
郎有情、妾有意,邢德美為兩人定下了婚約。
按說薛寶釵皇商出身的身份是配不上賈瑜這個前途無量的瑜三爺,但誰讓邢德美看上了薛家掌握的商隊路線了呢。
除了這個原因,也有邢德美想成全兒子的心思,畢竟薛家的商隊路線不透過聯姻也能拿到,不過是費點力氣罷了。
軍隊有了糧食,又能堅持了,挺到增援的部隊到達。
大軍一到,轉守為攻,將番邦打回了老家。三皇子在這次戰鬥中表現優異,被封為武安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