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疫病的事終究過了,通安縣的縣令組織人手防治得力,賑衣施藥的富商也有不少,整個縣裡最終病亡的人數不到二十,可以說根本稱不上疫病。
這病情一過去,食鋪這兒又忙碌起來。先前說起要多請個人,為著疫病的事耽擱了,後來鍾氏想起來了,琢磨了個人選,和李二舅一說,他也說好,讓人過來了。
李氏和紅珠是早上過來時才見著,是個看著十歲左右的孩子,黑瘦黑瘦的,眼睛卻機靈,手腳也勤快。最新最快更新
鍾氏同她們解釋,“是住我們後頭那楊大娘家的三兒子,叫三連,人看著瘦小,不過有十二歲了。他爹過世有七八年,他娘就靠著給人做些衣裳掙點兒錢養著三個孩子,也是個可憐的人。”
她這麼一說,李氏也想起來這家人,神色一黯。
鍾氏又說:“我也不是因為他家不好才提的,是看他從小就幫著她娘幹活,是個老實肯做的。”她頓了頓,放輕了聲音說:“你們要是也覺得好,我就同他娘上個契,咱們這兒店小,也別說什麼拜師學手藝的話,只說定了要來,就得來上五年。”
李氏想著那楊大娘艱難,早就肯了。紅珠仔細問了鍾氏說定的待遇,若用現代眼光來看是剝削童工,可以依著這時候,卻還算中肯。紅珠便也應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楊三連歡喜得了這麼個工作,幹活非常勤快,添了一個他,這一早上他們就沒那麼忙了。忙過早市,眾人剛坐下歇一歇,朱家小姑朱妍梅帶著兒子水生上門來了。
這水生有四歲了,長得虎頭虎腦的,也是胖小子,剛到門口就炮仗一樣衝了進來,“我要吃餃子,我要吃包子!”
朱妍梅後邊進來,呵斥一聲,“水生,你叫人沒有?沒點兒禮貌!”
“餃子!肉包子!”水生在店裡跑來跑去,紅珠看得眼都花了,趕緊拿了幾個包子給他,才讓他乖乖聽話。
這親戚上門來了,沒有扔在一邊不理會的,李氏讓朱妍梅坐到最裡頭的桌子上,紅珠端了熱茶和一碟子花生瓜子來。水生本來不願坐,硬是被紅珠抱到朱妍梅旁邊了。
正好這時沒什麼客人,鍾氏也過來陪坐著說話,她近來招待客人多了,習慣笑臉迎人,“妍梅有好些日子沒見了,忙得什麼呢?”
“不過是虛忙著,幫著老宅裡的長輩們跑跑腿,儘儘孝心。”朱妍梅笑了笑,話說得略有些不自在。
朱妍梅的丈夫趙良雖說也是正經的趙家人,但他那一房早敗落了,如今只幫著趙家長房管著些田莊庶務,連帶著朱妍梅也時常在趙家太太奶奶面前走動攬事,面上說是給長輩盡孝,實則同管事娘子也差不離。
鍾氏清楚其中底細,但也不說破,反而一臉欣羨地恭維說:“趙家家大業大,若不是有這麼族人幫襯著,哪能成事,像你們這般齊心協力的才是大家子興旺發達的做派。”
朱妍梅被她的話一鬨,只覺渾身都輕了幾兩,笑道:“可不是麼。我以往就聽說嫂子是個伶俐人,今兒一見果然如此,只恨沒早些相識。”
這話一說開,她們就親親熱熱地聊起來,說些過日子和養育孩子的話,彷彿她們才是姑嫂似的。
李氏和紅珠也不在乎,有鍾氏替她們應酬著,心裡反而自在些。而朱妍梅似乎也因著有鍾氏在,往常那副性子收斂了些。
聊了一會兒,朱妍梅才提起來意,“紅珠,大嫂說想讓你們姐妹見一見。我就過來說一聲,你下午也跟著我回去,明天再去長房。”
鍾氏一怔,“怎麼紅珠也去?”
“我也說呢,”朱妍梅也不免抱怨,她瞧著紅珠笑了笑,“不過紅珠去了也好,她們姐妹們做個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