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家的奴僕沒有受到過訓練,那些大世家的奴僕,可是經過正規的軍隊訓練的,在世家的塢壁之中,他們就像是守衛另一個國度的兵。
李暮歌在心底暗暗記下了此事,將其壓後,等日後再說。
一開始常盈梔成為李暮歌的幕僚,這件事知道的人就很少,李暮歌莊子上的百姓知道,顏士玉和寧澤世知道。
莊子上的佃戶屬於李暮歌的財産,李暮歌讓他們閉嘴,他們不敢對外說明,而且查也不會查到莊子上去,莊子很封閉,來了外人會特別明顯。
後來李暮歌將常盈梔安排到國子監教書,表面上李暮歌沒有出太大力氣,純粹是寧澤世安排,寧澤世是用常盈梔之前在世家教導女郎的名義,算不上私人關系。
再加上常盈梔是在成親後才開始做教習,大多數人知道她原先的夫君姓甚名誰,卻不是很清楚她兄長的名諱。
當初因為聯姻成親,常盈梔和常家鬧得很僵,如今倒是方便了李暮歌安排。
常姓是個大姓,整個大莊姓常的人數不勝數,尋常人根本無法將常盈梔和常懷忠聯系起來。
更不要說,前兩日常盈梔就改為母姓,姓穆了。
世上沒有常盈梔,只有穆盈梔,常懷忠刺殺吳王,跟穆盈梔沒有關系,跟李暮歌更沒有關系。
耳邊又響起皇帝的怒吼,現在皇帝正在問責吳王府的護衛,那護衛怕皇帝一怒之下將他砍了,只好說明,護衛們當時被吳王遣走了一部分,剩下一部分也不敢近前守衛。
只因吳王私底下暴戾成性,對奴僕侍從動輒鞭撻,怒極還會直接動刀,所以護衛們都很聽他的話。
他不讓上前,他們一個上前護著的都沒有。
“吳王私底下竟然這麼不是東西。出宮連護衛都不帶齊全,自詡武功高強,白白丟了性命,純粹是被自己蠢死的。”
大公主在外頭站了好一會兒,心頭火起,此刻聽到裡頭護衛哭訴的聲音,更是有理由發洩怒火。
“大皇姐,死者為大,還望嘴下留情。況且七皇弟平日裡做事進退有度,待人溫和,看不出是個暴戾之人,恐是侍衛怕父皇怪罪,胡亂攀扯,就如那常懷忠一般,明明是報私仇,卻說自己是為寒門子弟發聲。”
太子站在一旁,臉上少見得沒有一絲笑意。
大公主看太子說話時怨氣沖天的模樣,差點兒沒忍住笑出聲來。
太子此刻心裡肯定嘔得慌,折騰了半天,又是熒惑守心,又是災星降世,中間甚至還死了個六公主,費了老大勁好不容易將門生舞弊一事壓下去,結果一個常懷忠橫空出世,將他壓過去的事情,再次提溜到了臺面上。
此次死了個吳王,想來太子門生舞弊一事,會直接載入史冊了。
吳王被誤殺,寒門學子複仇,一切悲劇的源頭都是因為太子門生舞弊,太子沒有妥善處理此事。
“太子,天下庶民最愛聽得,便是高官顯貴們的私事,最愛看得便是複仇成功的戲碼,吳王與楊家女郎走得近,被誤認為楊家人,叫屢試不第的寒門子當街砍死,這事兒肯定在庶民之間傳開了,太子之名想來也會隨著流言,傳遍大江南北。”大公主說到最後,笑意徹底壓不住了,她沖太子拱了拱手,“名聲大振啊,恭喜太子殿下。”
太子差點兒沒被大公主氣得背過氣去。
李暮歌在旁邊看著,心裡為大公主的攻擊力豎了個大拇指,太強了我的姐!
太子看了看大公主,又看了一眼明顯在忍笑的李暮歌,最後甩袖哼了一聲,抬腿進了梧桐殿。
剛剛皇帝的咆哮聲消失了,顯然氣已經消了大半,此刻進去還能勸一勸皇帝,博個孝子的美名。
太子寧願跟暴怒的老登同處一室,也不願意站在這裡,面對嘲笑他的敵人們。
這心裡素質可太差了,李暮歌想,要是太子知道表面上支援他的楊家,其實蛇鼠兩端,還不瘋了?
“該進去了,長安,進去後少說話,這事兒與你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