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行壓抑住沒跳,還是為了再聽一聽號。
畢竟雖說她的名字是請人起過的,遠不如那些叫大牛、二柱的人一抓一大把。
但萬一就有人跟她重名呢?
只有那號,是當初報名時有人特地與她說過人人獨一份的!
“嗚嗚嗚嗚嗚阿孃您聽見了嗎?孩兒出息了!”
她興奮到淚眼模糊,她總算,也能有學上了。
一片模糊中,她聽到隨著上頭夫子每報出一個名兒,周圍就有人壓抑著嗓子爆發出一小聲歡呼。
“噫!我中了!”
“天爺呀,我大牛還有洗幹淨腿上泥點子的命哪!”
所有被點到的人都盡可能小聲地壓抑著自己喜悅的歡呼,免得叫其他人聽不清夫子念些什麼。
好不容易得著天爺眷顧,是該為自己積點陰德了。
名單實在是長,十幾位被派出來的夫子代表輪著念,也念了快半個時辰。
唸完最後一個,褚文長舒了一口氣,“敬諸君文運昌榮。”
底下人沉默半晌,忽然喝起了彩。
不論是為考上的,還是為沒考上的。
那是聚集在旁看熱鬧已久的眾多鹹陽城中民眾。
他們當初或因生計,或因羞恥,或因懼怕,皆因為這樣那樣的顧慮不曾報名。
他們總覺得書院、學習、知識都不像是他們這些人配的,於是下意識給自己尋了一堆忙啊、窮啊的理由。
今日來此瞧熱鬧,也不是沒有指望著笑話熟人的失敗,以此證明自己選擇沒錯的意思。
但他們聽著聽著就沉默了,總覺得心裡有些莫名的癢癢,就好像,能夠參與考校,而後站在這裡等點名的人,就已經同他們走上了兩條不一樣的路。
明明都是老鄰裡、老夥計,他們突然覺得人家很有些了不起。
這種情緒壓抑了一整場,等到點名結束時徹底爆發。
眾人齊聲叫好,為所有鼓起勇氣考這一場,試圖改變命運之人。
在一片叫好聲中,幾位個高的夫子聯手將寫滿名字的大張布帛高高張貼在書院外牆之上,供人自行查閱。
“如此,鹹陽書院第一批學生,共九百名學前生、三百名蒙學生、一百名小學生正式完成招生。”
“學前生大字不識一個,還多半家境貧困,讓他們輪替著每日上兩個時辰的學,先把拼音學了,字認了,再學些算數。”
“蒙學生只是認個字罷了,叫他們先把《算數書》學明白了,再學些文禮、雜學、射禦,叫他們大致有個見識。”
“小學生大多是諸子百家教了些年的弟子,對自家學問瞭解不俗,叫他們一邊去聽聽其他家的課,一邊陪著他們自家先生做做課題。”
楚昭埋首提筆一條條梳理著,寫到“認字”那裡還畫了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