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餅的做法就更為罕見了。
在她穿書之前那個世界,春秋時就記載有國君吃柿子,可到漢朝時才有柿餅的記載。注1)
加上甜味難得,柿餅一出場就是皇家貢品。
到了明清時,隨著柿子樹被種植得更廣泛了人們才發現:
這哪是嘗個味道的稀罕果子啊,這是能飽腹能抗洪澇的樹上糧食啊!
因其糖分充足,能夠給人提供的營養不是窮人家食用的普通單一主糧能比的,民間甚至有了“一顆柿子十副藥”的說法。
百姓逃荒、軍隊打仗,是真的會帶上一部分體積小又抗餓的柿餅當幹糧。
甚至,因為高糖高滲,缺醫少藥的時代裡,柿餅還能用於壓傷口消炎呢。
楚昭這幾天拉著娘親一批批試作柿餅,就是希望娘親能來做這件事。
她早就感覺到了叔寧的不安。
她覺得要排遣這種不安,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她有一份足夠作為寄託的事業。
至少叫她有一份不必依靠任何人就能自足的底氣。
君不見巴寡婦清禮抗萬乘,連始皇都要對她客客氣氣的。
但叔寧關注的只有:“那阿昭,你喜歡嗎?”
不論是柿餅的味道,還是可能涉及的錢權。
阿昭,你喜歡嗎?
你喜歡阿孃就去做。
楚昭破防了,前世就是孤兒出身的她其實不是很懂如何被愛。
所以她早就習慣了用利益權衡的視角衡量任何人的動機,用價值標榜意義。
就像當初面聖,她不相信秦朝君臣會對小孩抱有天然善意,寧可以自我展現價值為主獲取話語權。
就像今日阿孃不安,她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給叔寧加碼,讓她擁有更多的價值。
價值在她眼裡意味著有用、意味著安全感。
所以她從沒想過,世上還會存在叔寧這樣的人。
提供給她的是不以價值為轉移的,全然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