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楚夫人讓人打著故人的名義上門,恩威並施。
叔寧只以為自己將要收養的是楚國王室的流亡子嗣,一路假孕配合。
這才有了楚昭在樗裡毫無破綻的出身。
雖然過程是曲折的——
前後數年謀劃,波折無數。
雖然代價是高昂的——
為了足夠隱秘,華陽太後經營數十年留下的人手大半折了進去。
大楚夫人這二十幾年間培養的人手也悄然消失了幾個。
但在那時看來,一切都是值得的。
那時始皇已經滅了六國,完成一統。
面對這偌大的天下,按理來講,像周朝天子那般分封諸子與功臣,就是必然。
到那時,扶蘇繼承皇帝寶座。
荷華有著母族的天然優勢,最有可能被分封在楚國一帶。
她們不必耗費一兵一卒,就可以完成楚國的複國理想。
甚至,小楚夫人覺得,若是嬴政活得夠長,扶蘇又出了意外。
那捧荷華上位,叫這二世皇帝悄無聲息就換了她楚國王室的羋姓,豈不更妙?
只要一想到他嬴政一生勞碌都成了為她楚國做嫁衣,小楚夫人就覺得通體舒泰。
但眼下問題來了。
小楚夫人情不自禁呸了一聲:
這狗皇帝,他小氣吧啦不肯搞分封!
他寧願頂著全天下的壓力也要推郡縣制!
這可真是,歪打正著,把兩位楚夫人的計劃砸成了稀爛。
兩位楚夫人為此失落了許久。
所幸扶蘇受儒家教導,信奉儒家學說。注1)
儒家推崇分封制,重視孝道。
只要等到陛下去世,扶蘇繼位。
她們總能說動扶蘇封這個血脈尤其親近的弟弟為楚王。
兩位楚夫人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盼的。
結果現在倒好,天幕啪一下出來。
告訴他們,傻眼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