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歲,貧民又沒得車馬代步,於是更是醜時——淩晨兩點就得起床趕路。
已經困得睜不開眼的阿昭賣力倒騰著短腿,遊魂似地往前走。
是了,阿昭並不屬於這個時空,她原名楚昭,是二十一世紀的一名歷史小說愛好者。
可惜在某天對著本歷史類言情小說《落跑甜心·始皇追愛三十三天》的文案大肆嘲笑時,因為笑得太大聲不幸猝死,再睜眼就成了這個時空剛剛高燒去世的五歲小女孩阿昭。
小阿昭家境貧寒,父親早亡,與娘親相依為命,又不幸天生痴傻,記憶裡大都一片渾渾噩噩。
倒是方便了楚昭不用假扮原主言行,直接偽裝成因禍得福,覺醒靈慧的樣子,把原主的娘親糊弄了過去。
想到這裡,她抬頭再次打量了一番這具身體的娘親。
娘親喚作叔寧,這年頭的人排行用的順序是“伯仲叔季”而非“一二三四”,女子大多有姓無名,因此娘親這名字雖然讀起來好聽,用現代話翻譯過來就是——寧家老三。
至於排行老大老二的伯寧、仲寧哪去了?阿昭沒見過,也不需要見,瞧瞧一貧如洗、母女兩個相依為命的家就知道,八成早沒了。
叔寧長相併不十分出色,臉上手上還有不少田間勞作留下的風霜痕跡,但她整個人散發著一種極為溫柔慈愛的母性氣質,讓人十分印象深刻。
原本照理說,楚昭芯子裡並非幼兒,前世又是在孤兒院摸爬滾打長大,不該輕易對人交付信任。
可不知道為何,她一見到叔寧就覺得,如果她有媽媽,那媽媽一定就該是叔寧這個樣子,或許在別人眼中不那麼好看,不那麼出色,但是是她的媽媽,是永遠擋在身前、無所不能的媽媽。
旁邊的叔寧注意到了阿昭的嬌態,心疼地攬過了孩子,輕聲道,“阿昭乖乖,累就靠著娘親歇會兒。”
叔寧也不願孩子早起遭罪,但前段時間孩子的高熱實在嚇壞了她。
哪怕因禍得福,叫孩子覺醒靈慧不再痴傻,她也總能感覺到孩子有些魂不守舍,為此特地大老遠趕來鹹陽就是為了讓孩子沾一沾這祭天郊祀的福氣,期盼孩子以後能平安康健。
阿昭感受到了娘親的好意,奶聲奶氣拒絕,“不了娘親,阿昭不困。”
兩母女本就跪在泱泱黔首當中,離祭臺有數裡遠,這番對話聲音又輕,倒是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十月的鹹陽天朗氣清,一片肅殺。
始皇帝緩步走到高臺中央,上了三炷香,取出早已準備好的祭文朗聲念誦,眼神卻沒有多少波瀾。
群臣強調聖壽、秋祭、大勝,是要天下黔首相信,天命在秦。
但他自己幼時為質,流離坎坷,年少登位後亦是百般籌謀才有今日,自然不信什麼天命。
秋高氣爽,朗闊天地間風流雲散,只有他沉穩有力的聲音在高臺上回響。
眼見得祭文讀到了尾聲,始皇帝正要將祭文燒給上蒼,卻聽得一陣仙樂自天空中傳來。
原本已經隨著時間過去大亮的天空驟然塌陷了大半,露出大塊漆黑的天幕。
地上亦因此變得昏暗不已。
莫非這世上真有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