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漢人不管來多少,對方明而言卻還是多多益善的。
嶺南地處偏僻,漢民的數量並不是很多,導致嶺南宋家實際上還要藉助陳智佛、王仲宣等邊民俚帥之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等到爭奪天下的時候,往往就是變數,還帶著不可預測的力量。
因此,方明登基之後,第一件事便是要大力引進漢民,發展生產。
畢竟,嶺南等地地廣人稀,而此時江南戰亂,流民遍地,正當其時也!
有著後世知識的方明自然知曉,南方絕非什麼瘴痢之地,只要開發好了,稻米一年三、四熟,乃是真正的魚米之鄉,天府之國。
“三十年的時間!足夠生育兩代人,將嶺南開發出來了!”
方明的心裡已經有了大致的規劃。
並且,他之前在天龍八部世界當中,也不是什麼都沒做。
雖然工匠什麼之類不可能直接帶過來,但在他的推動之下,一些研究也是不斷創新,領先當時的世界數百年。
比如說,火藥的最佳配比與製造工藝,以及一些犀利的攻城器械……
這些都牢牢記在方明腦海裡,只要找個時間,讓工部的工匠去研發便是了。
至不濟,還有一個魯妙子可以抓差呢!
作為一個未來人,不給自己開‘金手指’,也太說不過去了一點。
大宴過後,方明卻不自覺地感到了空虛。
縱使滿堂繁華,青紫遍地又如何?
百年之後,千古歲月之下,又有何能留存?
特別是,此情此景,與當年的大理又有何區別?
這種悲愴,乃至深邃的幽暗,令他不由在夜間揮手避開了隨侍的宮女侍衛,獨自來到了宋家花園當中。
夜色靜謐,不遠處仍自喧囂隱隱。
方明對月而立,卻是頗有一種遺世而獨、立之感。
“鎮南王為何嗟嘆?”
一個似天籟的聲音傳來,與月色花香似乎連結成一體,但方明卻是凜然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