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謝曉峰,在經歷與燕十三之戰後,已經多年深居不出,養氣修性,到了無跡可尋的境界。
他此時自困於‘藏劍廬’,不過跟佛家的‘面壁’,道家的‘坐關’一樣,乃是在思索,擺脫一種侄梏,一旦參悟,就脫穎而出,另上一層新的境界了,另一種返璞歸真、由絢爛歸於平淡的境界。
那是‘劍即是劍,我即是我’、‘劍非劍,我非我’的境界,也是一種「仙佛」的境界!
方明從來沒有小看任何人。
雖然因為此方世界的緣故,對武者的戰力有了限制,但他們的境界卻是極高!
刀道有四重:入微、刀意、忘刀、天刀。
劍道同樣也可以如此劃分,而此時的謝曉峰,已經毫無疑問乃是處於‘忘劍’的境界。
等到他重新拾起劍的那一刻,一柄‘天劍’便誕生了!
日後的丁鵬捨棄圓月彎刀而不用,無疑也是到了忘刀宗師一流。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啊……”
方明內心不由嘆息一聲。
這個世界的武學脈絡無疑是在不斷發展的,在武林外史時代,他憑藉一招‘天魔七殺式’便可橫行,而到了小李飛刀時期,不出萬劫魔刀便不足與天下英雄爭鋒。
在百年之後,圓月彎刀時期,甚至誕生出了與他境界彷彿的絕代宗匠,他們的境界領悟,對於自己也有著巨大的裨益。
“多謝前輩不殺之恩!小人這就去將劍譜拿來!從此以後,我萬松山莊對前輩予取予求!”
柳若松不愧是小人,見到方明的武力之後當即跪了。
不僅如此,他還飛快地將天外流星的劍譜拿了出來,面上的表情謙卑而恭敬,簡直就跟灰孫子見了親爺爺一樣。
他跟妻子都是很現實的人。
而現實的人,必然不會做出其它的妄想。
比如現在,秦可情非但沒走,整個人卻彷彿都要化成了水,纏繞在方明身上。
“柳若松,你真是個人物!”
方明看著面不改色的柳若松,讚歎一聲,飄然而去……(未完待續。)
喜歡武林半俠傳請大家收藏:()武林半俠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