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劉師弟氣急敗壞的一劍刺出時,虯髯大漢得意的露出了一個笑容。
比武打鬥這事最忌諱的就是自亂陣腳,劉師弟這一激動之下的出招可謂是正中虯髯大漢下懷。
虯髯大漢一個側身躲過一劍後將肩上九環刀奮力前砍,其目標正是劉師弟因首刺不中而慣性前進的右手。
劉師弟畢竟也是習武之人,當發現虯髯大漢將要側身的一刻,便已經開始收力,腳下也止住了前進的步伐,開始用腳後跟蹬地,利用輕功迅速抽身,為了不讓虯髯大漢的九環刀打在劍上打亂自己的節奏,劉師弟手腕九十度的打橫,將手中長劍利用手腕力氣進行畫圓旋轉一圈攻擊,企圖逼開虯髯大漢。
虯髯大漢迅速抬起九環刀,一個收腹後躍拉開了與劉師弟的距離。然後乘著劉師弟剛剛收回身子還未站穩的時候,迅速發動了進攻,九環刀直照劉師弟面門砍來。
對方若是用劍,劉師弟還可以用劍擋一下化解這招,但對方使用的卻是九環刀,出手去擋不過是不自量力罷了,九環刀在這個速度就是憑著自身重量,也足以打傷劉師弟。
劉師弟不得不再次用處輕功左閃,虯髯大漢已然有所預料,回身一個平砍,劉師弟縱身一躍躲過平砍後,使出了正武劍的第七式凌空劈。直到這時劉師弟才算進入了狀態,先前都是他自亂陣腳後給虯髯大漢可乘之機。
虯髯大漢雖然沒能在剛剛利用機會打敗劉師弟,但是也藉機把劉師弟逼了個夠嗆,終究還是他站了上風。
虯髯大漢將九環刀用力的向前上方揮出,劉師弟的凌空劈愣是被他的九環刀給止住了去勢。
劉師弟當機立斷藉著對方九環刀回彈的力氣,使用驚鴻腿法,雙腳踢向虯髯大漢前胸。
怎知虯髯大漢並不閃躲,藉著九環刀沒了阻力,一個後翻滾雙腿用足力氣和劉師弟一個對蹬。
畢竟體型吃虧,劉師弟落地的時候,踉踉蹌蹌的後退了幾步,而虯髯大漢卻紮紮實實的落在地上。
劉師弟不甘的繼續往前兩步,然後緩緩的將劍平拿過肩,這起手式我見過,師父教過我,這是七師叔的看家本事——昇平劍法,此劍法特點是招式繁瑣,但卻是攻防一體招式,每一招都可以有不同的變化,運用的好,即便是許多一流高手也佔不到半點便宜,此劍法共十一式,威力我見識過,只要施展夠快,運用得宜,這虯髯大漢是沒有勝算的。
但是我突然想到,劉師弟的功底……就看劉師弟有幾成火候了。
虯髯大漢好像早有耳聞這套劍法似的,看見劉師弟的起手式後也嚴肅了起來,將九環刀由下向上比劃了一個起手式,看來正式的較量來了。
……
兩人同時發起了攻擊,劍來刀往,劉師弟雖然記住了昇平劍法的招式,可是運用不起來,處處照著招式要訣來,而且出手速度太慢了,當然虯髯大漢也好不到哪裡去,但是從目前交戰來看,劉師弟敗下來只是看對方什麼時候抓住他的破綻了。
他們的打鬥在兩邊普通第子看來可謂是勢均力敵,難分難捨,但是在雙方高手看來勝負基本已定。我側過頭去看了一眼七師叔,我發現他已然運起了氣,看來他已經準備好了,隨時可以把劉師弟從虯髯大漢刀下拉出來。
然而這來的很快,也很突然。當劉師弟打完第七式潮生無定後,由於後招跟的略微慢了一點,被虯髯大漢抓住了機會,利用九環刀揮出的餘勁右腳撐地,左腳蓄力踢出,劉師弟被這一腳踢飛了出去……
但是劉師弟並沒有飛出去太遠,因為七師叔迅速衝進場將劉師弟接住了。若非七師叔接住了他,此刻他應該倒在地上了,這一腳踢得果然狠,我雖然沒有直接看到劉師弟嘴角的血跡,但我從剛剛七師叔注入內力的多少能大致感覺的出來,這一腳讓劉師弟受了內傷了,不過好在七師叔出手及時,他修養個幾天也就沒事了。
在七師叔接住劉師弟的時候,本已有幾個衝出來想去扶劉師弟的弟子被七師叔一揮手給擋了回去,七師叔親自扶著劉師弟下了場。
這時,司馬靖武得意的對虯髯大漢說到:“姚大俠出手重了點啊,這可是劉大俠的公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