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不高,只要能遮風避雪,晚上睡覺的時候暖和一些就好了。
除此之外,王亮還把貓耳洞的圖紙繪製了出來,讓郭騎雲和寧志良兩個人組織戰士們去挖。
貓耳洞是自衛反擊戰中的一種最普通也是最好使的戰地掩蔽工事。
王亮提前讓它問世了,通常情況下,貓耳洞都是構築在塹壕或者交通壕的兩側,拱形的半圓門,高約一米餘,寬則幾十公分,縱深長度不等。
小的只供一人容身,大則可以容納三到五人。
貓耳洞的主要功能就是用來防炮、藏身、儲存彈藥等,為陣地上的戰士提供生存的空間。
王亮在貓耳洞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造,結構上增加了其縱身長度,同時還增大了弧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防風禦寒的作用。
王亮知道,建造的那幾間木屋不可能把這一百多號人全部容納下,更何況日軍隨時都有可能要進山發起進攻,戰士們不能都集中在一處,不然人家一顆炮彈就可以全部報銷掉。
所以貓耳洞和木屋都開了工,分別建設在李大本事帶人找好的幾個點。
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可讓王亮沒想到的事,困難和麻煩遠比想象中的要多的多。
本來預估剩下的那點乾糧最起碼可以維持一週的時間,但實際上兩天就消耗一空了。
原因很簡單,戰士們天天忙碌著幹活,又是砍樹又是建房又是挖坑,沒有現成可用的工具,只能自制,費時又費力,體能消耗很大。
傷病員的情況也不樂觀,感冒發燒的那部分戰士還好,在木屋裡面生火暖和休息了兩天,身體逐漸已經恢復了。
可那些在戰鬥過程中負傷的那些戰士就嚴重一些了,因為缺乏藥品和器材,傷口只能簡單地用涼開水清洗一下,雖然能起到一點的作用,但是還是阻止不了感染化膿的趨勢。
寧志良隨身帶的那些藥全部都已經用光了,這大冬天的,草藥都沒得采。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郭騎雲接到了政委燕雙鷹的電報,電報上講213團突圍出去後就完成了匯合,在瞭解到王亮的情況後當即組織折返回來進行營救。
結果就是遭遇到了鬼子的埋伏,損失慘重,一番激烈的交戰過後,這才勉強脫身。
不過,現在看來,日軍是準備充分,即便是燕雙鷹重整旗鼓,組織213團再次發起進攻,成功的可能性還是微乎其微。
與其增加不必要的損失,王亮乾脆命令燕雙鷹停止營救行動,原地休整,蟄伏待機。
面對著如此糟糕的困境,王亮覺得這是他進入影視劇以來所面臨的最大的困難。
這種壓迫感和無助感,是他在亮劍中從來沒有體會到過的。
該怎麼辦呢?
該怎麼破局呢?
王亮給自己點上了一支菸,閉上眼睛沉思了起來。
喜歡從影視劇裡當配角開始戰鬥請大家收藏:()從影視劇裡當配角開始戰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