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飯和晚飯,還有許多人,不好好坐在家裡吃,非得端著飯碗出來,邊吃邊聊,說是這樣才吃得下飯。
寶珠喜愛熱鬧,於是在店門口搭了個矮四方桌,除了下雨天,吃飯都在店外解決。
其中一位常客是村書記王大剛。
村委會沒啥活幹,隔三差五的,他就來到三石街街頭,一坐便是半天,最愛吐槽村委會那群人了。
原是,早幾年,村長還是很重視他的,知曉自個的大兒子不成氣候,有意在自己下任時將村長之位傳給他。
但是某一年,兩人因為某件事産生了分歧,村長在會中大加斥責了他,王大剛氣不過,當場拍板走人。
在那之後,王大剛便坐了冷板凳,從風雲人物跌為邊緣人。
村長手段多,以各種獎項名義給村幹部們發錢,每年鎮上撥給齊嶽村的錢款是固定的,如此相當於變相扣王大剛的錢。
盡管王大剛極力鬧過,但因對方理由正當,根本投訴無門。
要不是王大剛在村裡任職多年,積攢了點人脈聲望,工作中又無重大過失,村長定會辭退他。
有油水的要緊事,再不會落到他的身上,成了拿死工資的人。
王大剛將本職工作做完後,閑得發綠毛,於是便常年泡在三石街了。
“他張麻子算個屁?要不是靠著他丈母孃,齊嶽村的村長之位能輪得到他?”
“還想扶持他那個爛泥兒子當村長,當咱村的人都眼瞎呀?真要讓張學鋒當了齊嶽村的村長,咱齊嶽村就得被別的村踩在腳底下!幹啥啥不行,家裡蹲第一名,去鎮上開會,怕是都不敢抬頭的!”
“都是一群老蛀蟲,咱村的錢,被他們一手接著一手的,黑了不少呢!”
……
與張村長明面上鬧僵了,根本沒有迴旋的餘地,於是王大剛破罐子破摔,經常在三石街說如此種種的話。
寶珠調侃道:“那大剛你,沒鬧翻前,有沒撈過油水啊?”
寶珠和王大剛關系鐵,雖然兩人相差了快一輩,但以鐵哥們相稱,於是寶珠直呼其姓名,並未像旁人一樣稱呼其為“大剛哥”。
“說沒有那是睜著眼說瞎話。”王大剛倒是實誠,氣氛烘托到位了,好漢又提起了當年的勇。
“哈哈哈,大剛是能幹,當年我做書記時,他就是年輕人中最能幹的一個。”
接話的人叫伍慶有,是雜貨鋪老闆伍傳海他爹。
伍慶有年輕時當過兵,退伍後,被分配到了齊嶽村當書記,是常平縣其他鎮上的人。
來齊嶽村當村幹部後,他就將老母親以及老婆孩子全部接到了這裡定居了。
老婆十年前去世了,大兒子一家搬去了米國,於是他便將店面給了小兒子。
店面以前是出租出去的,租戶便是三石街另一戶雜貨鋪的老闆。
伍傳海成年後,當了幾年兵回來,沒有當初包分配工作的好政策了,他又找不到好營生,見雜貨鋪生意不錯,於是便讓他爹提前收回了店面,用以自家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