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戶為單位,分家的各自為獨立戶,未分家的則仍為一戶,除去未參加勞作的老幼婦孺,以近二十年每戶每年人均公分排序,分成高、中、低三大類。
土地同樣測量劃分為高、中、低三類,除去未滿十八歲的孩子,以及記錄在案的犯有重大過錯的成年人,餘下人皆有權利分土地。公分排序類別對應土地類別,最後統計每戶應分得的總畝數,每戶再派出一人進行抽簽。”
玉河村本只有大隊長一個公職,生根肥事件後的第二年,由於水稻如期大豐收,常平縣縣委書記親自提拔了跛子,任其為黨委書記。
大夥聽得暈頭轉向的,紛紛交頭接耳起來。
汪隊長:“這是我為大家羅列的初步計劃,也是咱玉河村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經之路!先走後走都是走,咱就要有第一個吃螃蟹的氣魄,才能領先成為常平縣最先富裕的村莊!
當然,玉河村的每一位公民,都享有贊成或反對的權利。三天後,我會在村委會舉辦關於‘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的投票大會,同意不同意的人都有權利投出自己的那一票。這三天的時間,就是留給大家回去好好思考的!”
三日後,村委會門口正式舉辦了投票大會。投票箱用紅布包裹住外圍,以匿名投票的方式,給每一個村民分發一張巴掌大的草紙,草紙裁剪得大小一致。
由於村民們不識字,打鈎為同意,打叉為反對,放棄者不填,皆折成方塊投入箱中即可。
分田到戶事關重大,大會還請來了常平縣的縣委書記公正。
由汪隊長當眾唱票。
臨時掛壁黑板上劃了密密麻麻的正字,同意與反對的人數旗鼓相當。
三個小時後,才結束了整場投票。汪隊長統計好最終結果,寫到早就準備好的紅頭公文紙上,交由縣委書記當眾宣讀。
“玉河村全村七百一十七口人,除去小孩一百三十二口,剩餘五百八十五口人,同意票佔二百七十票,反對票佔二百五十二票,棄權者六十三人。
在此,我以常平縣縣委書記的身份宣佈,常平縣興安鎮玉河村,於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一日起,正式實施‘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
汪隊長組織好群眾,胖子帶領手下,拿著紅印泥,挨個讓在場的人在公文紙上畫押。
原件由汪隊長親自保管,再影印兩份,一份由縣委書記帶回縣中,一份公示於佈告欄。
如火如荼的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由此在玉河村拉開了序幕。
翌日,汪隊長便組織人手開始丈量田地,不到一週,每一寸土地都下發到了每一戶人家。半個月後,每一戶人家都掌握了生根肥的使用技巧。
未來的半年,汪隊長與跛子每天輪流巡視農田,隨時幫助解答村民的問題。
村民們起早貪黑,幹勁十足,瞅著自家秧苗一點點拔高,長出青綠的稻穗,逐漸飽滿圓潤,再彎伏染上金燦的顏色,各個心滿意足,合不攏嘴。
第二年,玉河村年均水稻總産量翻倍,交完公糧後,每家每戶的荷包都鼓囊了。
於是,當年三月,村裡便通了電。
每家每戶都牽上了電線,裝上了白熾燈。夜黑時,只需拉下線頭開關,“咔”的一聲,明亮暖黃的燈光便傾灑而下。
燈光能照亮大半間房,還不用擔心滴下的蠟油熄滅了燭芯,流得到處都是了。
夜深人靜,玉河村不再黑燈瞎火。雖不是每戶人家都捨得電費,但星星點點的總能瞧見幾處燈團,像是墨色棋盤的白子。
大家夥睡覺的節點推遲了,小孩們也更熱衷於晚上結伴出來玩了。
四月,高考放榜。
玉河村七名考生全體落榜,常平縣共出了六十三名本專科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