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主持人:“唐家村為什麼做不成有機農業?”
遊教授:“在我尚未擔任,尚品有機農場總技術指導員之前的年的時間裡,只做一件事情——養牛養羊。草是自然生長,不種任何的農作物。牛羊在草地裡吃草,它們吃了草後,拉出來的糞肥,又被草吸收掉……我們用了3年的時間,來培育改良土壤。”
主持人:“我去過澳洲旅遊,當地的農場主,一直推行休耕休牧制度。比如這塊地,今年種小麥,明年放牧,後年休耕休牧,只讓草生長。”
遊教授:“是這樣的!澳的有機農業,在全球排名前三的,我們農場也正與他們有很多項,技術上的合作……有機種植,不僅僅是不使用化肥農藥,首要的前提,需要花3年的時間來改善土壤。且方圓10公裡沒有汙染企業,灌溉水源還必須在地面150米以下,水質好……”
主持人:“唐家村的有機種植,似乎並沒有用3年的時間來改良土壤。”
遊教授:“噯……不怪他們,因為在咱們國家做有機農業,太難了。平原土地集中的地方,氣候較寒冷幹旱,南方高溫多雨,可以丘陵地形為主;農民素質普遍不高,小農思想根深蒂固;國家政策支援的力度不高;有機生産技術研究工作落後;生産組織形式缺乏創新,市場營銷方式效率低下。
我重點給大家講講最後的兩點。
咱們在病蟲害防治、土壤肥力保持等方面的生産技術的研究和應用,這些年,雖然取得了不小的進步,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十分落後的。全國有30家有機認證機構,它們主要從事有機産品的認證業務,可只有5家來自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專業有機農業技術諮詢組織。這些科研機構,大多數注重於建立産品質量監控體系,而不是開展生産技術的諮詢服務。
農戶缺乏對於有機農業的認識和了解,無法掌握高水平的有機農業生産方法,導致有機農業生産水平落後,産量低下,品質難以得到保證。”
主持人:“我之前看到一個新聞,說是某男明星,開有機農場,種出來的有機稻米,能賣123元一斤,500斤起賣。有一園區技術員,小李聽說後,辭職回家種植有機大米。一開始,小李本著工作經驗和學業底子農學研究生),做的還有模有樣,完全杜絕了化肥和農藥,主要用物理殺蟲的辦法。
很多農民都知道,單類農産品集聚地病蟲害,不是簡簡單單物理殺蟲的辦法就能抑制的了的。一場大蟲害下來,小李的大米損失過半,各種病害擋都擋不住,最後一畝的大米産量不到400斤,賣相也極差。
一畝稻米400百斤,10畝也有4000斤。小李心想自己還是有點人脈,於是決定賣賣看,但是他們很少願意幫忙,有點興趣的也對小李充滿了懷疑,尤其是看到小李的米之後更是扭頭就走。
之後這個小李,也就成了全村人的笑柄。”
遊教授:“有機栽培成本要比普通栽培貴10倍!發展有機農業需要大量資金、裝置、技術、人才的投入!
從2012年開始,我們農場,前前後後投入了8個億!目前我們農場,農學博士有5名,其中外籍博士2名,農學留學生和研究生、本科生30多名!10年的時間,我們共申請了27項農業專利!和農業相關的學術論文,我們發表了將近一千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