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悠閒的日子,過的總是特別快。轉眼間一個月就過去了,來到了三月時節。
三月份,春風清冷,冰雪消融,草木初發。正是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時節。
憋悶了一冬天的人們,也紛紛走出家門。不但街市上熱鬧了許多,就是天馬寺的香客也陡然多了十幾倍。
高正陽不討厭香客,但比較煩那些專門來找他討論詩詞的。
總有不少自忖有才學的年輕人,想要在詩詞上壓過他,好一朝揚名。
高正陽對此都是笑而不語,心裡暗罵,哥就是一一詩詞搬用工,和你有個屁討論的。
對方要是糾纏不休,高正陽就說閣下高才,貧僧自愧不如。
他這麼一說,周圍人總是是大聲稱讚,說什麼高僧風範,大師氣度。
弄的那些挑戰者,面紅耳赤,最後不得不怏怏而去。
久而久之,眾人都稱讚妙僧悟空虛懷若谷,謙遜不爭。他的聲名反而愈來愈盛。
高正陽也明白了,所謂的名士就是如此,不管做什麼都有人幫你解釋,幫你洗白,幫你吹噓。
高正陽並不喜歡出名,但作為心佛宗宗主,他卻必須要有巨大聲名。
這段時間,口誦阿彌陀佛也成了一種流行。
高正陽眼界開闊,又知道許多佛教著名典故,還擅長各種心靈雞湯。
又有高僧大師的名頭,忽悠信眾真是無往而不利。
天嶽都始終是反佛的,信眾固然虔誠,其數目始終有限。
高正陽又針對這一點,想到了一招狠辣毒計:傳銷。
什麼是傳銷,就是上線帶下線。上線為什麼要帶下線,就是因為下線能不斷擴散積累,給上線豐富的回饋。
阿彌陀佛傳的不夠廣,也是因為信眾並沒有發展下線的心思。
所以,高正陽舉行了一次公開法會。當眾重新解釋了傳法要義。
傳法者,每傳一次法就能得到一份福緣。被傳法者所做善行善舉,傳法者也能分享到部分福緣。
所以,傳法者傳法越多,福緣就能不斷積累。
有了這個動力,那些喜歡口誦佛號的信徒,就充滿的動力,向所有認識的人傳播這些。
就因為這個舉措,這一個月來,口誦阿彌陀佛的人暴增了幾十倍。而且,還在不斷的蔓延擴張。
這種情況,也引發了一些道門的不安。
如純陽宗,天門宗,真陽宗,這些位於五城的道門,都受到了衝擊。
道門都供奉神祇,需要大量的信徒香客。有著這個基礎,他們才能建立宗門,招收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