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三爺有個女兒?為什麼從來沒聽他提起過?
這個素未謀面的姑姑,左側屁股上有一枚月牙胎記?
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非常無語。三爺啊三爺,你讓我去找姑姑,你倒是告訴我她的模樣,年齡,家庭住址啊。這些都沒說也無所謂,最起碼你要把她的名字告訴我吧。
你這麼幹是不是太任性了點?
這怎麼找?
難道以後我見到一個女的,二話不說,先脫人家的褲子,看看屁股蛋上有沒有胎記?
真那樣的話,別說我活不到二十歲,我賭五毛錢,我連下個月都活不到。
翻開那本《岐術鬼經》,我的注意力很快被這本古篆書籍給吸引了。
我沒正經上過學。不過從六歲開始,就被三爺逼著練字。正楷入門,隸書行草,最後練小篆。三爺刻意教我很多古篆字音字意,不知道哪個朝代的,現在看來,是良苦用心啊。
中醫,又稱之為岐黃之術。
黃,指的是黃帝。岐,指的是岐伯。
黃帝,大家應該都知道。老祖宗啊!咱們都是炎黃子孫。
這個岐伯,來頭不小。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他是真正華夏中醫的始祖。黃帝曾三千問岐伯,一問一答,後撰寫成冊為《素問》。這就是現在中醫盛典《黃帝內經》的前身。
上古時期,黃帝醫人,岐伯醫鬼。兩人分別司掌陰陽,維護人間太平。這本《岐術鬼經》,便是岐伯的心血。
前半部岐術醫鬼,後半部鬼經懲戒,恩威並重,賞罰分明。
我翻看著《岐術鬼經》,這本書彷彿有種魔力,不知不覺,我渾然忘記一切。如果不是孫寡婦在隔壁喊我,估計我能看到天亮。
貼身收好《岐術鬼經》和三爺的遺書,我重新回到隔壁。
孫寡婦白了我一眼:“小崽子,你抽風了?正說著呢就跑掉了,不怕那群壞人堵住你啊?”
怕!
怎麼可能不怕?
我雖然玉樹臨風,英俊瀟灑,風流倜儻,是村子裡少有的小鮮肉。但帥不能當飯吃。
那幫人肯定是在找《歧術鬼經》。如果我還在村子裡待的話,下場肯定會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