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院裡的一場沖突,根本沒被提及。
劉徹委派酷吏審理此案,王不丕很快在牢中自盡了。
阿嬌知道此事的時候,朝堂正處於風雲變幻之際。
這一日早朝,禦史諫言:王夫人不曉事理,縱容幼弟為惡,陛下當疏遠她,再仔細分辨諸嬪妃的賢邪。
往常要是有人敢對後宮指手畫腳,劉徹一定請他去吃牢飯。
這一次,一向剛斷□□的帝王卻表示,你說得有些道理。
立刻又有禦史站出來諫言:陛下,後宮美貌的女子數千人之多,不利恭儉養德,助長奢靡的風氣,上行下效,使內多怨女,外多曠夫。長此以往,將使得多年徵戰後銳減的人口得不到補充,對於國家來說不是好事。
之前諫言的禦史目瞪口呆:我是以把腦袋別在褲腰上的孤勇往前沖,你是徹底不要命啦!
帝王沉吟半晌:“你說得也有些道理……孤欲遣散後宮,諸位以為如何啊?”
回來神來的禦史隱約察覺到,不是同僚膽大,乃是風向有變化。
阿嬌永遠是慢一步知道訊息的,直到董君送來幾位女使,她才曉得宮中預備逐批放出宮人。她面前的女使是第一批,足有一千多人。
宮中其實有兩次遣散宮人的經驗,經辦放歸之事可謂有條不紊。
阿嬌聽一位女使言語。家中親族俱在的,可以帶著一筆遣散費歸家。宮人情願嫁人的話,離宮的時候會有專人保媒拉纖。毫無依靠的,如幾位女使一般,也可以再尋良善的主家為婢。
見過世面的宮人,長安權貴都是爭著搶著要的。
哪怕貪花好色之徒,一時之間也不敢打宮人們的主意。
皇帝為避免高官顯貴們效仿他後宮佳麗三千,廣納美人,破壞國中男女的正常比例,都願意遣散後宮,誰敢不從?
阿嬌感嘆:現在的劉徹正處於個人威望的頂峰。從前的敵人早已在他露出爪牙的時候,化身為一群瑟瑟發抖的小綿羊,甘願跪拜在地,仰而視之。
物極必反。
按照歷史的脈絡,王朝將要走下坡路了。
幾個新侍女的到來,讓長門宮煥發活力。
阿嬌聽到外面庭院裡笑鬧的聲音,讓程安坐在一旁,有些歉疚地說:“都怪我耽擱你們,本來親事都定好的,哪曉得在長門耽擱這麼些年。”
不管是哪一世的阿嬌,都不喜歡用陌生人。
上一世,程安跟在阿嬌身邊,二十歲的時候就聘人家成親了。不過成親之後,她依舊在阿嬌身邊伺候著,青君也一樣。那會程安還玩笑著說:“您說的女子要有……事業……對吧?伺候好您就是我畢生所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