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太後脫口而出:“自然是他的侄兒。我瞧著你大舅舅屬意彘兒,正好他年紀不大,性情又聰慧。你二舅舅肯定願意封他為太子!”
“二舅舅此時肯定是願意的,可他對侄子能有多少感情?他一定更疼愛自己的兒子。到那時候,再來易儲……”
阿嬌看著外祖母道:“必定兄弟猜忌,朝廷不寧。一家人動起刀槍來,出現兵變也不奇怪。”
竇太後猛地攥住阿嬌的手。
她說不出讓劉武繼承皇位,再世代相傳的話。因為對長子太不公平,本朝的觀念為長子、長孫支撐宗族,奉養父母,所以她不能把該是長子的,拿去給么子。再偏心也得有個度,她可以耐不住么子的哭訴,讓他過一把皇帝的癮……自家的天下,商量著來嘛!
可江山不能歸於武兒一脈。
現在,竇太後清醒許多,只覺得之前的自己是魔怔了。
她有很高的政治素養,如何能為一己之私,讓好不容易過上平安和樂日子的百姓們,再陷進戰亂和困苦之中呢?
阿嬌多麼瞭解外祖母,見她態度有所松動,繼續說:“您看,以前大舅舅多疼劉榮哥哥,滿宮裡誰也越不過他的母親慄姬。結果呢!劉榮哥哥沒當太子幾年,大舅舅看他們母子倆就越發生厭,覺得劉榮哥哥一共兩處不好——這也不好,那也不好。”
竇太後直接被逗笑了。
阿嬌深吸一口氣,將心裡的話說出來:“如今,二舅舅只是對皇位生出一點覬覦的苗頭,大舅舅也只是因為您對二舅舅更好,而拈酸吃醋,暗地裡抱怨幾句。可您重壓之下,大舅舅真的礙於孝道,不情不願的封二舅舅做皇太弟……您恐怕日日都得發愁,眼睜睜看著兩兄弟之間的骨肉親情逐漸消磨一空,見面好比仇人,到達不死不休的境地。”
竇太後聽得愣住。她竟不知道,阿嬌不涉朝事權謀,卻能把得失看得如此透徹。哎!倒是她年老糊塗,太過溺愛孩子,故而常在家事上出昏招。好半晌,才開口道:“照你的意思,現在的局面才是最好的?”
“嗯嗯,現在很好啊。”
阿嬌肯定地點頭:“不過,您還是少偏心二舅舅一點吧!財物之類的可以少賜,叫大舅舅不要眼紅才好。您放心!二舅舅現在已經很富有,少一點也不會受苦。我覺得知足,才能常樂。若不知足,當上天子也會覺得萬事不如意。”
竇太後把“知足常樂”細品幾回……阿嬌是個福澤深厚之人啊。終於,她嘆息道:“外祖母都聽你的。”
阿嬌雀躍:“真的嗎?我正好有事求外祖母……”
“先說好啊!我不會給皇帝道歉的,”竇太後特別有警惕之心。她見過阿嬌怎麼解決長樂學中一群大孩、小孩的矛盾,誰有錯、誰誠懇道歉,握手言和完事。皇帝早幾年的時候,惹阿嬌生氣。這女郎能三個月不理會大舅舅,硬是磨得有錯的皇帝低頭認錯,才肯罷休。
“我到底是做孃的……”
又一把年紀,跟兒子道歉很丟人好不好。
“不是這個!”
阿嬌道:“外祖母,你能不能給我和周希光賜婚啊?”
“哦,不是就好……等等,賜婚!!!”
“賜婚???”
“周希光!!!”
皇帝和長公主先後拍案而起。
一個板著臉道:“周家門第太低,你要是喜歡長得好看的俏郎君,舅舅可以給你挑一個更合適的……”
另一個怒火正盛,脫口而出:“娘不同意!”
阿嬌:“真的有家室比他高,長得還比他更好看的郎君嗎?還得能文會武,人品端正,且合我眼緣的。”
劉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