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雖然只有十五歲,但已經擁有獨自辦事的能力,並不會因為有一塊大餡餅擺在面前,就著急一口氣吃光。
“承蒙翁主嘉許,我得寫信詢問過家父的意思,才能答複翁主。”
阿嬌松一口氣,她能感覺出周希光偏向答應,並沒有太大拒絕的意圖。這證明他並無誓死效忠梁王,不肯挪窩之心。以他觀其父,可知父子倆多半沒有深入的參與梁王對皇位的謀劃,脫身會很容易。
大不了她直接跟梁王舅舅要人。
阿嬌露出笑容,又道:“周郎官寫信的時候,不妨告訴令尊,為父的到長安為官,並不用耽擱郎官的前途。你如果願意的話,可以為未央宿衛。”
周希光一愣,未央宿衛負責皇帝的安全,隨時可以作為高官的候補,獲得升遷。和他現在的官職一樣,但梁國和長安的差別還是很大的。
一個是地方,一個是中央。
誰都知道哪個更好。
可這優待是不是太過啦?
“長安繁華,在下自然嚮往不盡。翁主真是因為家父之才,才願意舉薦我們父子倆的嗎?”
阿嬌一本正經地道:“你的姿容、儀態之美,也是一部分的緣由。”
周希光又是一愣,他發現自己在小小女童面前,總露出傻相,有點澀然……“翁主如此說,坦蕩,敞亮,倒顯得在下因區區容貌,疑心太重。”
阿嬌忙道:“郎官才被小娘子們圍困過,這麼快就忘記容貌帶來的煩惱了嗎?世間之人,因色起意的不在少數,我勸郎官還是帶著懷疑的目光看人才好。”
你這容貌、這氣質引來的麻煩不在少數,獲罪進宮都躲不開覬覦的那種。
阿嬌又是憂心,叮囑道:“疑心重,才不會吃虧、才不會被佔便宜。少年郎在外,要保護好自己。”
周希光:“……”
哭笑不得的周希光在宴席散場之後,便寫成一份家書送回梁國。但凡梁王到長安,至少待夠兩個月才會回封地,他並不擔心回程時,還不能給阿嬌翁主準確的答複。
沒過多久,他收到父親的回信。果然,父親很看重這個難得的機會,不但附上《農經》原稿,還在信中說:你該一口應下,萬一翁主嬌只是一時興起,你許久沒有迴音,她改變主意怎麼辦?
周希光有種莫名的信心:翁主嬌雖然年幼,但並非想一出是一出的孩子性子。她既然拿定主意,就不會輕易改變主意。
來信還說,娘親在梁國尋摸到一個合適的小娘子。本打算等周希光跟隨梁王回家,就安排兩家相看一番。若是雙方都滿意,就可以請媒婆上門,定下婚事。若全家要到長安,這門親事就不合適了。
……沒影的事,周希光看過就罷。
這事若讓阿嬌知道,她一定拍手稱快:這門親事不結也罷!上一世周希光十六歲來到長安的時候,貴女們爭相追逐,示愛者不計其數,卻被拒之千裡,躲之不及。周希光直言自己已經定親,無意風流。這令許多人心碎,堂堂男兒,怎能英年早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