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搖頭。
她真能鬥倒王太後,下一個該被鬥倒的就是她。
這還是好的情況,最差的是她在前面沖鋒陷陣得罪人,王太後調轉木頭倉專心對付她。真鬧出事,以劉徹的性格,十有八九不會保她而會舍她。
她圖什麼呀?
不管兒子和媽怎麼鬥,劉徹的皇帝寶座都穩穩的。故而阿嬌不必擔心自己的小命,沒收到預警,也沒理由摻和。
劉徹冷著臉站起來,居高臨下地看著阿嬌道:“皇後,你先不允孤的,改日勿要後悔。”
阿嬌目送劉徹離去,隱約聽到外面有罵聲和跪地磕頭的響聲。
她不知道劉徹有多麼的生氣。連一直伺候他的中舍人春陀都差點挨一腳,還是徒弟蘇文機靈,撲出來抱住劉徹的腿。
“陛下息怒……”
春陀爬起來,他只不過是見皇帝沒穿外衣連鞋也沒穿的走出椒房殿,想要進去取來替陛下穿上而已,可陛下不允……這樣在宮裡行走,肯定是不行的。明天還不知道有什麼話傳出來呢!
蘇文機靈,“奴去叫車來。”
既然車都來了,自然也有衣服鞋襪可以更換。
春陀令徒弟進去替皇帝穿衣,心裡生出辭官卸任的想法:現在退下來還能得榮養,年紀太大到底不中用啦,身體遠不如年輕的時候。陛下喜怒莫測,要是今日的事再來幾次,他恐怕不用再考慮晚年生活該如何度過了……哎!
……
接下來的一整月裡,阿嬌沒有再見到劉徹一面,工作強度得到大幅度的削減。不只因為劉徹不來,她無須應付,還因為掖庭的管理權移交至育有皇長子的衛夫人之手,再有嬪妃爭風吃醋、安置懷孕妃子的事情,鬧不到阿嬌面前來。
她特別清閑,聽聞王太後要去甘泉宮避暑,便派人到長樂宮詢問能否一同前去。當然,話不能直接說,換成皇後想侍奉太後外出避暑就好聽得多。
雖然已經沒多少暑氣,秋天快到了。
王太後沒怎麼猶豫便答應下來。
劉徹剛消氣,他不明白皇後又在使什麼性子。對的,他認為阿嬌的拒絕是在使性子。不然怎麼解釋呢?算了!他總不能一直不見皇後。
正打算忙完到椒房殿用晚膳,就聽到這個訊息。
……頓時又有些生氣。
可他還是決定去椒房殿用膳。
原因無他,以前可以吃肉的時候,就算庖人烹飪的手藝有不足,食物的多樣性足以彌補。現在只能吃素,吃來吃去就那幾樣。
劉徹能不膩味嗎?自然會想念把素食也做得有滋有味的椒房殿膳房。
儒家理論公認的孝期,根據親疏遠近的不同,最長的是整整三年。不過細細算起來,其實是差不多二十七個月。本朝自高祖的時候開始,宮中的孝期都是以日當月,太皇太後去世,天子只需要守孝二十七天。
這規矩的制定,還有第一任敖神官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