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方智俊也沒想到, 原來這對夫妻早有打算。
“當初為了自保將豆腐坊上交,但一直到死,我姥爺心裡都是不甘心的。”田姥爺不是什麼高風亮節的人, 當初去當兵,一是小鬼子打來了, 他活不下去, 總得找個活路, 二來也是想要拼搏出一番事業來。
但他本質上還是安於平凡。
他沒能建功立業, 卻在組織的安排下,和被解救的苦命丫鬟姚姥姥結了婚。
後來解放了,他退伍轉業, 到了河東縣當了個普通工人, 再後來,憑藉著姚姥姥記憶裡的方子開了個豆腐坊, 買地置業,生養女兒, 可以說,豆腐坊裡傾注了田姥爺大半輩子的心血。
而這心血,到了最後卻上交給了公家。
這不僅僅是財物上的損失,更是給自尊上一個巨大的打擊。
彷彿他這些年的付出, 這些年的辛苦,都變成了一個笑話, 他既沒有為妻女頂起一片天, 也沒能為她們留下什麼生活保障,最終到底是病死了, 還是在無盡的氣悶中咽氣, 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沐戈壁對田姥爺的記憶並不深刻。
但姚姥姥時常唸叨著‘咱家豆腐坊’, 卻在他的腦子裡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早晚將豆腐坊拿回來’
這一點已經是沐戈壁和鹿仁佳的共識了。
所以他們無論怎麼折騰,都沒想過將豆腐坊擴建成豆腐廠,其實按他們目前接的單子,早就可以建廠擴大生産了,但他們就是不挪窩,哪怕超負荷生産,哪怕拒絕一些訂單,也沒想過將豆腐坊挪出姚家的大院子。
因為豆腐坊一旦出了那個院子,就不會再屬於姚家了。
“那咱們怎麼辦?”方智俊虛心求教。
既然沐戈壁和鹿仁佳說這話,顯然是早有準備的。
“現在還不是時候,百廢待興,總要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等國家開放私營,公家的産業肯定會迎來沖擊,公家肯定會將資源礦産,以及重型産業握在手裡,而這種民生方面恐怕會最先開放,尤其是供銷社……”
沐戈壁想到書裡後期供銷社被私營小販擠兌到沒有生存空間,前後也不過幾年的功夫。
“你是說,國家最先開放的是私營店鋪?”
方智俊若有所思:“那豈不是以後投機倒爬就合法了?”
“日後可不能叫投機倒爬了。”而是正經的進貨做生意,況且:“只有貨幣流通起來,才能讓經濟騰飛,錢在老百姓手裡可不叫錢,他們花出去的錢才叫錢。”
這話一出,方智俊瞬間想到另一個層面:“那以後豈不是富的富,窮的窮?到時候不會再來一次小集團吧。”
當初小集團誕生,不知道多少家族受到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