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席上鹿大民只聽了一耳朵, 等席散了,大家夥兒才坐下來談。
豆腐坊的柴火一向是縣城旁邊的李橋村負責配送,但李橋村那邊主要農作物是玉米、黃豆與花生, 所以送來的柴火也多是玉米杆之類的,當然, 也有木柴, 這些多是木工廠裡的邊角料, 和村裡是沒有關系的。
但總體來說, 玉米杆是不如蘆柴耐燒。
而且蘆柴不是農作物,多數是自由生長在河邊,生命力強悍, 且不容易清除。
每年冬天割了, 春天又能長一片。
村裡人是又恨又愛。
恨的是每年割蘆柴的時候,由於根莖堅硬, 割的傾斜角度過於尖銳,容易傷人, 幾乎年年都有紮傷的事情發生,愛的是蘆柴根莖發達,能夠防止河岸塌方。
這些年不管發多大的水,但凡長了蘆柴的, 都沒發生過決堤的事情來。
自從取消大鍋飯,家家戶戶除了分到的柴火, 不夠的就燒蘆柴, 村子裡為了防止蘆柴蔓延,年年都要組織社員收割蘆柴, 到如今, 蘆柴越來越多, 曬谷場的一角已經堆滿了。
誰都沒想到,這蘆柴居然還能賣錢。
“豆腐坊以後肯定是要擴大生産,柴火的供應只靠李橋村肯定是供應不上,咱們這唯一的缺點就是距離縣城比較遠,路況也不好,如果想要長期供應的話,恐怕你們得想想辦法了。”
田雪也是實事求是。
其實買柴火去哪裡都是買,如果這邊能長期供應蘆柴的話,她也省了不少力氣。
李橋村那邊的河水勢平緩,沒有決堤的隱患,人家也沒想過在河邊種蘆柴來固堤,所以就算田雪從外面拉蘆柴回來燒,李橋村也沒有話說。
誰讓他們村沒有呢?
“路況確實問題比較大,但只要你們要,我們就負責送貨上門。”
鹿大民是個有魄力的,腦子裡已經盤算起了公社的那輛拖拉機了。
“既然如此,咱們就先定了這些蘆柴。”
田雪一錘定音。
鹿大民頓時喜笑顏開,吩咐許翠芬陪客,他自己腳下更生了風火輪似的往老書記家去了。
這一晚鹿大民跟老書記商量了半宿,而鹿仁佳她們則睡回了以前鹿大山的院子。
房子還維持著以前的模樣,只換掉了鹿大山當初的床。
因為已經不是自家的房子,鹿仁佳就和田雪睡在以前鹿大山的房間,而沐戈壁則睡到了鹿仁佳以前的房間。
第二天天沒亮老書記就往公社去了,反正他年紀大,臉皮厚,哪怕抱著公社書記的大腿哭,也得把拖拉機給哭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