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火神> 第九章 火燒三岔河口·上 (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章 火燒三岔河口·上 (2) (2 / 2)

5.

五月二十六天津衛三岔河口過銅船,上下兩河的幫會搭臺比鬥,上河幫旗開得勝,第二陣也戰成了平手,按舊時定下的規矩,雙方輪流叫陣,剛才那一陣是下河幫高直眼兒叫的,接下來又輪到上河幫了,只聽一陣腳步聲響,從人群中走出來一位。此人往臺上一走,踩得臺板子直顫,臺下的老百姓聞聲抬眼觀瞧,不由得一個個目瞪口呆,這位的塊頭兒也太大了,豎著夠八尺,橫下裡一丈二,相貌奇醜無比,一身橫肉,胖得連眼都睜不開了。嘴巴子耷拉到下巴上,下巴耷拉到胸口上,胸口耷拉到肚子上,肚子耷拉到膝蓋上,趕上跑肚拉稀想來貼膏藥可費了勁了,扒拉半天肉也找不著肚臍眼兒。看熱鬧的當中有人知道這位,此人外號叫肉墩子,是上河幫的幫眾。肉墩子生下來就胖,怎麼吃也吃不飽,吃餅論筷子、吃饅頭論扁擔,這話怎麼講呢?咱們說這頓飯吃烙餅,肉墩子可不論張吃,更不論角吃,桌子上立一根筷子,用大餅往上串,一張接一張,什麼時候串到餅和筷子一邊齊,看不見筷子頭了,這才擼下來往嘴裡掖,什麼菜也不用就,大餅跟倒土箱子裡似的,眨眼之間就沒了,吃上這麼十幾二十筷子當玩兒;吃饅頭的時候,桌子上先擺一條扁擔,由打扁擔這頭往另一頭碼饅頭,一個挨一個頂到頭,擺這麼十幾二十扁擔饅頭,剛夠他吃個半飽,真讓他甩開腮幫子敞開了吃,有多少也不夠填的。

肉墩子長這麼大沒吃過好的,憑著饅頭大餅、棒子麵窩頭兒吃出了一身的大肥肉,這就夠受的了,他一頓飯能吃下去普通人家一個月的口糧,誰養得起他?上河幫掌管運河上的糧船,可也不是糧食多到沒地方扔。肉墩子這個特大號的酒囊飯袋,擱在別處一點兒用處沒有,對跑船的來說用處可挺大,平時當成壓艙的,遇上風浪扳不過舵來的時候,船想往哪邊走讓他往哪邊一站,船頭立馬兒就偏過去了。

上河幫的肉墩子兩條腿也粗,跟倆樹墩子似的,邁不開步,只能一點一點往前挪,半天才走到臺中間,站在原地喘了一會兒,從兜裡掏出一塊畫石猴,又費了挺大的勁,圍著自己在地上畫出一個圓圈。下河幫的人不知道肉墩子想幹什麼,嘴裡可不能饒人,有人喊道:“胖子,畫錯了吧?你這圓圈兒怎麼沒留口兒呢?”這就叫罵人不帶髒字兒,以往給死人燒紙之時,畫在地上的圓圈西南角會留出一個口子,可以讓陰魂進來收錢。肉墩子不是聽不出來,聽見了也當沒聽見,低頭畫好了圓圈,又喘了幾口大氣,把手中的畫石猴一扔,甕聲甕氣地說:“甭嘴上討便宜,我他媽就站這圈兒裡,看你們哪個能把我弄出去!”

眾人聽罷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眼前這家夥哪有個人樣兒?來頭大象也沒他沉,誰有這麼大的勁兒把他弄出圈去?下河幫的幫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肯上前。幹窩脖兒的高直眼力氣大,怕也推不動這個肉墩子,除非火神廟警察所的杜大彪上來,可是官廳的人不準參與鬥銅船,九河下梢哪還有神力之人可以對付肉墩子?

肉墩子等了半天,見下河幫沒人上前,咧開嘴哈哈大笑,此人嘴大、脖子粗,嗓子眼兒跟下水道似的,說出話來都“嗡嗡”作響,哈哈一笑更是聲如洪鐘,震得人耳朵發麻。原以為上河幫這一陣不戰而勝了,但聽得下河幫中有人說了一聲“我來”!眾人閃開一條道,從後邊出來一個鄉下老農,身穿粗布褲褂,一張臉黑中透紫,看得出常年幹農活兒,兩隻手上皮糙肉厚淨是老繭。

書中代言,此人家住城郊高莊,排行老四,一向認死理兒,或說為人愚鈍,讓他認準的事,天打雷劈也動搖不了,因此都叫他四傻子,上了歲數闖出名號之後,天津衛人稱“神腿傻爺”,住在城郊種菜為生,從小願意練把式。有一次從外地來了個出名的拳師,在高莊收了十來個徒弟,在場院中傳授翻子拳,傻爺也去跟著練,可因愚鈍粗笨,根本記不住拳招。拳師見他呆頭愣腦,這樣的人怎麼學武呢?就傳了他一招野鳥擰枝的踢腿,讓他自己去踹村口一棵大樹,過後就把這個徒弟忘了。怎知傻爺有個軸勁兒,從此之後不分三九三伏,起五更爬半夜去村口踹大樹,三十年如一日,一天也沒歇過,村子周圍的樹全讓他踹斷了。咱在前頭說了,傻爺一根兒筋,家門口沒樹可踢了,心裡頭沒著沒落,以後踢什麼呢?後來在別人的攛掇下,傻爺進了天津城,廟門口踢過石獅子,豆腐坊裡踢過磨盤,要不是當差的攔著,傻爺就把鼓樓踢塌了,從此闖下一個“神腿傻爺”的名號。這一次讓人找來給下河幫助陣,見對方出來一個肉墩子,站在圈兒裡叫陣,下河幫中無人敢應。傻爺心說這家夥橫不能比石獅子還結實?於是高喊了一聲“我來”,邁步來至肉墩子近前。臺底下的老百姓知道有熱鬧可瞧了,肉墩子腦滿腸肥,又笨又蠢,傻爺看著也木訥,可是肉墩子天賦異稟,往那兒一站,城牆相仿,傻爺三十年練成的神腿,也不是好惹的,這才叫棋逢對手、將遇良才,他們倆誰勝誰敗可不好說。

肉墩子不認得傻爺,見來者是個鄉下老農,以為勝券在握了,就一個勁兒地傻笑。傻爺看肉墩子呵呵傻笑,心說這別再是個傻子吧?也忍不住笑出了聲,兩個人誰也沒動地方,嘿嘿哈哈笑個沒完,惹得臺下的百姓都跟著笑。臺上的二位舵主可笑不出來,眼看銅船就要進來了,再爭不出個高低,大銅船從哪邊走啊?各自催促己方之人,盡快開始比鬥。肉墩子不用準備,身不動膀不搖往當場一站,如同一座肉山,全憑分量取勝。傻爺也不會擺架勢,嘴裡說了一句:“胖子,我可踢了!”肉墩子沒當回事,甕聲甕氣應了一聲。再看傻爺身子一轉這叫野鳥擰枝,這條右腿可就掄起來了,誰也沒看清楚怎麼踢的,為什麼呢?太快了!“呼”的一下招呼過去,正踹在肉墩子的大肚子上,只聽肉墩子悶哼了一聲,“噔噔噔”一連往後倒退了十幾步,“撲通”一聲掉下了臺,仰面朝天摔在地上,一口鮮血噴了出來死於非命。

傻爺追悔莫及,幾十年來從沒踢過人,不知道該使多大勁兒,為了勝這一陣,這一腿踢出去使足了力氣,石頭墩子也受不了,何況是個肉墩子?但是漕幫之間的比鬥從來都是生死無論,各安天命,死了也就死了,只能說本事不夠、能耐不到,官廳也不會過問。傻爺縱然心裡有愧,可也是各為其主,只求這個大胖子做了鬼別來纏他,沖著臺下肉墩子的屍首一抱拳:“兄弟,對不住了。”說完回歸本隊。

鬥到這一陣,雙方又打平了,尚未分出高低,卻已出了兩條人命。上河下河兩大幫會的舵主還要派兵遣將,那幾位漕幫的長老可坐不住了,再這麼鬥比下去,還得死傷多少人?幾個老爺子顫顫巍巍站起身來,想讓雙方就此罷休。其中有人說道:“上河下河本是一家,依我們老幾位看,今天應該到此為止了。”兩河幫眾卻不答應,到此為止?人豈不是白死了?銅船往誰那兒走?又有漕幫元老出來說:“不如這樣,去年銅船是由下河幫走的,今年就從上河幫走,往後一年換一邊如何?”

上河幫的舵主說道:“勝敗未見分曉,憑什麼讓我們吃這個虧?再者說了,如果可以一年換一次河道,我們這麼些人吃飽了撐的拼個你死我活?您倚老賣老的還真拿自己當瓣兒蒜了,實話告訴你,不鬥出個起落,今天這件事兒完不了!”

上河幫舵主在這邊不依不饒,下河幫的舵主也不肯罷休,心想:“去年就是我們輸了,銅船一過損失一天的進項事小,我們丟多大人、現多大眼?一整年都讓對方壓著半頭,好不容易等到了今年鬥銅船,正想一雪前恥、吐氣揚眉,你們幾個老家夥上嘴唇一碰下嘴唇,說不鬥就不鬥了?天底下哪有這麼容易的事兒?”當時怒罵一聲:“老梆子!讓你們來就是當個擺設,還以為我真怕你們呢?甭說你們幾個老不死的,皇上他二大爺來了我也不給面子!”氣得幾個漕幫長老吹鬍子瞪眼,好懸沒背過氣去。

臺上這麼一亂,各大鍋夥的一眾混混兒也已鬧上了,他們可不管什麼規矩不規矩,就是憋著打架來的。天津城這六大鍋夥也是積怨多年,誰看誰也不順眼,說是來給兩河幫會助陣,可都沒安好心,暗藏鎬把、斧頭、攮子,恨不得越亂越好,只等大打出手,打出了名頭誰都怕你,再出去訛錢就方便了。

鍋夥的首領稱為寨主,就聽其中一位寨主叫道:“哪那麼多說道?抄家夥打吧!”說話從凳子上一躍而起,“咔嚓”一下踹折了凳子腿,拎在手上橫著能掄、豎著能捅,擺開了架勢,這就可以打人。幹柴就差一把火,行舟單缺這陣風。一幫人都看著呢,就等個機會,有這位一帶頭,那還好得了嗎?其餘幾位寨主也坐不住了,論打架誰都不含糊,幹的就是這個買賣,吃的就是這碗飯,一個個擼胳膊挽袖子、脫小褂亮文身,兩撥人馬齊往上沖,眼看就是一場大亂子。

一眾警察紛紛拽出了警棍,只等長官一聲令下,就上去平亂。周圍的老百姓也慌了,天津衛的混混兒打架不要命,群毆械鬥打起來刀槍無眼,招呼上誰是誰,這個熱鬧縱然好看,可沒人敢瞧,真捱上一下子可沒地方說理去,看個熱鬧丟了命,那該有多冤?一時間哭爹叫娘,爭相奔逃,只恨爹媽少生了兩條腿,更後悔不老實在家裡待著,非得出來湊熱鬧。眼看局面不可收拾,不知得死傷多少人,正當千鈞一發之際,只聽人群之中有人拿腔作調地高喊了一聲:“各位,且慢動手,全瞧我了!”

眾人循聲一看來的是這位爺,心說:“得嘞,今天這場架是打不起來了!”

6.

上下兩河的幫會在三岔河口爭銅船,鬥了一個不分上下、旗鼓相當,六大鍋夥的混混兒趁機鬧事,想要打群架,臺上臺下亂成一團,局面已經失控了,眼看就是一場腥風血雨的沖突,忽然有人喊了一聲:“瞧我的面子,誰也別動手!”

從古至今,惹事從來不叫本事,只要豁得出去就行,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大不了是個死。了事才叫本事,把天大的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兩大幫會、六大鍋夥在三岔河口爭鬥,已經扔下了兩條人命,以前的皇上都管不住,漕幫的元老也解決不了,誰有這麼大的臉,有這麼大的勢力,敢說這麼大的話?

別處不好說,天津衛可真有這麼一位爺,四十八家連名票號的少東家,姓丁,人稱丁大少。他們家在天津城稱為“大關丁家”,因為家住北大關,是天津城最早的商業區之一,商店鋪戶鱗次櫛比,住在這一帶的全是有錢人。老丁家在有錢人裡也算拔了尖兒的,大宅院寬敞氣派,一面院牆佔半了半趟街,虎座的門樓子底下擺一對抱鼓石,刻著一個花瓶插三支戟,外帶一把笙,這叫“平生三級”,牆磚也滿帶浮雕,喜鵲登梅、白猿獻壽、二龍戲珠、獅子滾繡球,外帶《三國》《水滸》各種典故,全是出自名家之手,下設四磴高臺階,取“四平八穩”之意,雙開的深紫色木頭大門,對過兒是磨磚對縫兒八字影壁。全宅一共八個大四合院,每個院都有坐北朝南的五間大瓦房,倒座房屋也是五大間,東西廂房各三間,雕樑畫棟、富麗堂皇,另外還設有門房、賬房、馬號,並且建有後花園一座,園中有對對花盆兒石榴樹,九尺多高的夾竹桃,迎春、探春、梔子、翠柏、梧桐樹,枝葉茂盛,從牆頭兒探出多高,引得往來的行人側目以觀。丁大少是家中獨子,昆侖山上一根草、千傾地裡一棵苗,真可以說是背靠金山,在錢堆兒裡長大的,文不成武不就,什麼能耐也沒有,反正家裡的錢幾輩子也造不完,整天橫草不拾、豎棍不撿,任嘛不幹,就是想方設法地花錢。

花錢可不是個簡單的事兒,得看您花多少,怎麼花,買個房置個地,那不叫本事,正經花錢的主兒,得花出境界來。丁大少就是這麼一位,說到他花錢的本事,天底下沒有不佩服的,不敢說空前絕後,那也稱得上花錢界的一朵奇葩了。當年還有大清朝的時候,有一次丁大少上玉華樓吃飯,這是家淮揚菜館兒,天津衛吃盡穿絕,大莊子小館子數不勝數,各大菜系、地方小吃也是應有盡有,淮揚菜並非大魚大肉、大碟子大碗,吃的東西都是精緻、講究,材料又多是從江南運過來的,價格自然也不低,非得是像丁大少這種腰纏萬貫、山珍海味都吃膩了的主兒,才來這兒品滋味兒。他跟別的有錢人不一樣,向來不進包間,為了讓出來進去的客人見得到他,上前請安討賞,他就打心眼兒裡高興,擺的就是這個譜兒。話說當天丁大少一上玉華樓的二樓,見靠窗的位置已經擺好了一桌上等酒席,早有手底下人過來打過招呼了,這頓飯要在這裡吃。也不用點菜,玉華樓的夥計心裡都有數,看差不多快到到鐘點兒了,先擺上“八大碗”“八小碗”“十六個碟子”“四道點心”,這叫壓桌碟兒;然後就是丁大少愛吃的幾個菜,像什麼熗虎尾,也就是鱔魚,專門兒從江蘇運過來的小黃鱔,素有“賽人參”之稱,切好了條兒,開水一汆就熟了,再淋上特製的湯汁;還有一道叫烏龍臥雪,把雞胸肉用刀背剁成泥,加上雞蛋清,滑油凝成片兒,瀝幹淨了擺在盤子裡,這便是“雪”,“烏龍”是海參,得用最好的刺參,先汆水後燜燒,做得了擺在“雪片”上,吃的不光是材料和味道,還得講究這麼點兒意境。其餘的還有什麼砂鍋元魚、蟹黃魚翅、香桃鴿蛋、琵琶大蝦,等等,總之都是又好又貴的菜色,主食一般是蟹粉湯包、糯米燒麥。那位說這麼多東西幾個人吃?就丁大少一個人,這位爺就這個脾氣,甭管吃不吃,全得擺上來。

丁大少坐下來剛要吃,瞧見旁邊一桌也有個吃飯的,三十來歲滿面紅光,穿綢裹緞,也是個有錢的主兒。這位吃得挺特別,桌子上只有一碟菜一壺酒,碟子裡全是鴿子蛋大小的圓球,夾起一個放進嘴裡,咂摸咂摸又吐到桌上,“吧嗒”一響。丁大少看著出奇,吃的什麼這是?怎麼還有我沒見過的東西?招呼跑堂的過來一問,得知此人是個山西來的富商,晉商八大家之一曹家的少東家,在這兒吃了好幾天了,嫌我們的魚翅不好,買了一大包瑪瑙球,讓廚子用高湯煨了,跟著海參、鮑魚一塊兒燉,靠幹了再勾上芡汁兒,就品上頭那點味兒,嗍完就扔,八個店小二等著收拾他這張桌子呢。

丁大少一聽不樂意了,孔聖人面前念之乎者也、關老爺面前耍青龍偃月,這不是成心在我面前擺闊嗎?專門上天津衛寒磣我來了!生可忍熟不可忍?生的熟的都不能忍!吩咐手底下人:“去,照這個大小給我買一包翡翠珠子來,咱也這麼吃!”手下人跑出去買來了翡翠珠子,丁大少開啟包挑了又挑、揀了又揀,種水不好、不帶春色的一概不要,隨手就扔,擇出二十幾個晶瑩剔透種水俱佳的翠珠交給夥計,也照那樣做一盤。丁大少說話的時候成心提高了嗓門兒,好讓那位少東家聽聽,這是天津衛,吃過見過的主兒多了,你揹著手搖扇子——裝什麼大尾巴鷹!

一會兒的工夫,夥計把那碟子翡翠球端上來了,好看是挺好看,可這玩意兒能好吃嗎?丁大少架門兒大,嗍完了不往桌上吐,一個一個往地上啐,夥計一看問道:“丁少爺,我給您收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