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火神> 第三章 金麻子賣藥 (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章 金麻子賣藥 (2) (1 / 2)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五把鋼鈎內裡藏;長嘯一聲山河動,巡天太保獸中王!

周財主兩口子嚇壞了,抱成一團不住打哆嗦。五鬥聖姑讓他們不必擔驚受怕,又指點二人跨於虎背之上。猛虎縱身一躍,跳入了牆上的圓圈。二人但覺耳畔生風,睜眼一看,賞不盡的奇花異草、觀不完的祥鳥瑞獸。饑有山猿獻果、渴有麋鹿銜泉。野果好似蟠桃仙丹、泉水堪比瓊漿玉露。猛虎躥山越澗,瞬間上至峰頂,見一插天巨樹,上接九天、下連九淵,枝繁葉茂、金光閃閃,放瑞彩霞光於九霄雲外,樹上端坐一對對童男童女,面如粉團,膚似凝脂,一個個金甲玉帶、身穿玄衣。左列金童、右列玉女,金童手抓元寶、玉女懷抱如意,真乃是瓊瑤仙境、福地洞天。

兩口子正看得入神,卻聽五鬥聖姑在身後說了一聲:“再不下山,更待何時?”猛虎轉身又是一躍,落在鐵剎庵後堂,屋中一切如初,牆壁上的大洞也不見了。

周財主難掩胸中喜悅之情,將在玉虛宮見到的情形和五鬥聖姑一說,問樹上的金童玉女是幹什麼的。五鬥聖姑告訴周財主兩口子,此乃接天寶樹,蘊含七寶,有七佛護持,樹上的金童玉女,是居士們供奉寶樹的修行替身,待有朝一日功德圓滿,那些居士自成正果。

周財主兩口子聽罷聖姑之言,禁不住心馳神往,又跪在地上給五鬥聖姑磕頭,求聖姑念在二人一心向道的份上,讓他們兩口子也供奉一對童男童女當替身,助其早成正果。五鬥聖姑說:“休怪本座口冷,汝等貪戀俗世,早已斷了仙根,得見寶樹已是非分,豈可得寸進尺?”說罷起身送客。從此之後,周財主兩口子對五鬥聖姑比親祖宗還親,一天三次往鐵剎庵送素齋,什麼好吃送什麼,沒一天重樣的。雲南的春筍、桂林的馬蹄、關外的猴頭、藏邊的松茸,只要東西好,不在乎多少錢,只求聖姑收下,便是他二人的造化。他們兩口子端上齋飯,打家出來一步一個頭送到鐵剎庵門口,聖姑不吃就不起來。五鬥聖姑見周財主夫婦如此心誠,只好點頭應允了,讓周財主找來一對童男童女,深夜送入鐵剎庵,只是一定要隱秘,切不可對外聲張。

周財主兩口子如受皇恩,按聖姑的吩咐,出去買了兩個孩子。民國初年,軍閥混戰,為了躲避饑荒戰亂,逃難要飯來到天津城的一批接一批。什麼地方都一樣,說到底還是窮人多、富人少,富家有破敗之肉、貧家無隔宿之糧,窮老百姓大多勉強餬口,誰會可憐要飯的?慈善會的粥棚也只在初一、十五才開。許多逃難的吃不上飯,不得已賣兒賣女。在孩子頭上插一根草標,上鯰魚窩轉子房賣個三兩塊錢,骨肉分離、椎心泣血,這也是出於無奈,賣了還有條活路,不賣全得餓死。天津城外有個鯰魚窩,插草標賣孩子的大多集中於此,所以也叫“轉子房”,你出幾個錢,我把孩子轉給你,說白了就是買賣人口的地方。周財主在鯰魚窩買了一對姐弟,姐姐九歲,弟弟六歲,屬相合適,長得也挺端正,就是吃不上飽飯,餓得面黃肌瘦。周財主也沒少給錢,告訴倆孩子的爹孃放心,他大戶人家不會虧待這倆孩子。帶到家給倆孩子洗澡梳頭,好吃好喝養了十多天。其間又去置辦東西,上最好的成衣鋪,從頭到腳買來全套的行頭,再去首飾樓打了百歲鈴、長命鎖、鐲子腳環、金簪玉佩,一個金元寶、一把玉如意。到日子給這倆孩子扮上,趁深夜無人之時,偷偷摸摸送入鐵剎庵。那天半夜,兩口子在屋裡嘀咕此事,說什麼全憑五鬥聖姑提挈,等上三年五載功德圓滿,到時候那倆孩子就是身邊的金童玉女。不承想屋裡頭說話屋外邊有人聽、大路上說話草窠裡有人聽,這些話全讓行竊的車夫聽了去,又一股腦禿嚕給了緝拿隊。

劉橫順聽罷此事,咬碎口中牙、氣炸連肝肺,這些有錢的財主真夠糊塗的,這都什麼年頭了,怎麼還有人信這一套,真是出門就上當,當當都一樣,五鬥聖姑分明妖言惑眾,借周財主這些人的手買孩子,哪有什麼金童玉女?不過五鬥聖姑為什麼收童男童女?三岔河口又為什麼會有死孩子的大腿?如果說意在圖財,可犯不上殺人害命,五鬥聖姑吃人不成?

5.

劉橫順心知這個案子不小,五鬥聖姑也許不只收了周財主這一對童男童女,不過往河裡扔死孩子的太多了,因為沒人報案,官廳不曾過問而已。以前有兩路人最可恨,離人骨肉的“柺子”、財色雙收的“拆白”,一向不容於黑白兩道。奈何眼下沒有真憑實據,僅以一面之詞,還不能直接抓人。他帶人出去一打聽,得知三條石的富戶趙大頭,當天夜裡會去給五鬥聖姑送孩子。劉橫順心道:“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見,今天我就來個夜探鐵剎庵!”

書中代言,三條石的趙大頭,絕對是當地的一大富戶,家裡邊開著不少買賣。三條石在天津城的北門外,南臨南運河、北靠北運河,西通河北大街,往東就是三岔河口。雖然位於城外,可並不偏遠,早年間這一帶全是窪地,運河上過往船隻裝載的鮮貨,大多集中存放於此,鮮貨行專做天南地北時令鮮果的生意,也叫果子行,因此在當時得名“果子行窯窪”。由於興建東局子,這一帶變成了大小打鐵作坊的聚集地,用大青石鋪設三條大路,改地名為“三條石”。打鐵的靠火吃飯也拜火神爺,又相距三岔河口不遠,民國以前鐵匠們常去火神廟上香。趙大頭是三條石的一霸,卻並非打鐵的出身,老家在山東青州府,祖上在關外發了財,有了錢沒回山東老家,相中天津衛這塊風水寶地,帶本錢來九河下梢做買賣,放高利貸、開大煙館,什麼來錢快幹什麼,缺多大德不在乎。家底傳到趙大頭這一代,錢滾錢、利滾利,掙得越來越多,越有錢就越惜命,整天圍著丹爐轉,牆上掛的是呂洞賓、院子裡養仙鶴、牆根兒的狗尿苔愣說是靈芝草,一心想當神仙,卻又為富不仁、欺男霸女,真可以說“好事不幹、壞事做絕”。前些天一聽說,怎麼著?天津城裡來了一位活神仙?飛劍斬妖狐,白晝度人飛升,可把趙大頭高興壞了,不惜重金給鐵剎庵捐香火,好不容易拜見了五鬥聖姑,受其妖言蠱惑,買來一對童男童女準備送入鐵剎庵。

當天入夜掌燈,趙大頭帶了兩個買來的孩子,身邊還跟了幾個三兄四弟,從後門進入鐵剎庵。劉橫順趁月黑風高,縱身上了鐵剎庵院牆外的一株大樹,躲在樹上往下看。五鬥聖姑也擺了素宴待客,坐在居中的一張花梨太師椅上氣定神閑。趙大頭等人進來行過禮,分賓主落了座。劉橫順看得出來,趙大頭刻意打扮了一番,可這人太醜了,怎麼打扮也沒法看,遠看沒有脖子,肩膀子上扛著一個大腦袋,如同一個橫放的冬瓜,臉上也不平整,不是疤瘌就是褶子,母狗眼爛眼邊兒,獨頭蒜鼻子、菱角嘴,裡出外進的一口蒜瓣兒牙,整個一癩蛤蟆成精。

趙大頭扯開破鑼嗓子,對五鬥聖姑連吹帶捧,又往自己臉上貼金,說起話來成心加幾個“之乎者也”,不怕文人俗、就怕俗人文,他的話前言不搭後語,反正大致意思就是世上有錢的人多,有福緣的卻少,多虧了趙某有仙根,淨做善事、廣舍善財,才有幸拜見五鬥聖姑,求聖姑顯一手神通,好讓他們開開眼。

五鬥聖姑並不推脫,說之前斬了一隻作祟的妖狐,不妨略施小技,再招一隻狐貍來,給各位居士助興。當即掐訣唸咒,但見黃煙一陣,院子中來了一隻大狐貍,身披紅毛,嘴岔子發黑,一看就夠年頭兒了。大狐貍行至桌前,忽然人立而起,抬前爪對五鬥聖姑下拜。趙大頭等人驚詫無比,一句話也不敢多說。五鬥聖姑一彈拂塵厲聲道:“念你修煉不易,又不曾為非作歹,招你前來一助酒興,小心伺候還則罷了,稍有怠慢,本座賞你一記掌心雷!”

狐貍似乎聽懂了人言,在酒席宴前搖頭擺尾、醜態百出,一會兒學練武之人打拳踢腿,一會兒學官老爺邁四方步,一會兒又學小媳婦兒身帶媚態。縱然趙大頭等人眼界不淺,走南闖北吃過見過,也看得苶呆呆發愣,有人偷偷拿手掐自己大腿,還當是在夢中。狐貍演罷多時,又對五鬥聖姑拜了三拜。五鬥聖姑點了點頭,抬手一揮,當場黃煙一陣,不見了狐貍的蹤跡。

趙大頭等人驚喜贊嘆,得道的狐仙在聖姑面前如同奴才一般俯首帖耳,那還了得,紛紛跪在地上給聖姑磕頭。

劉橫順卻在樹上看得分明,適才黃煙一起,一條黑影從牆角的狗洞中鑽了出去,心說:“這個狐貍不是駕黃風來的嗎?走時怎麼還得鑽狗洞?”

6.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