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堂屋這裡,雖然門口掛著厚厚的門簾,窗欞上也糊上了裡外兩層窗戶紙,卻還是有些涼颼颼的。
畢竟還有十幾天就過年了嘛!
要是能把屋子弄得更暖和點兒就好了。
可惜這時候,既沒有鍋爐,也沒有暖氣片,更不要提電暖氣、電褥子了!冬天想要取暖,只能依靠火炕、爐子,和炭盆,簡直太難了。
對了,還有熱水袋的前身:湯婆子。
只是湯婆子也很貴的,跟手爐一樣,是大戶人家的專屬,泥腿子們根本用不起。
吃完了早飯,梨花和五郎起身撿桌子的時候,大廚房那邊的爭吵也結束了。
因為姜氏聽了兒女的勸,沒過去找罵,兩妯娌越吵越厲害,甚至動上手了,不但彼此推搡起來,還打碎了一個碗。
打破碗的聲音驚動了老太太周氏。
周氏把兩個兒媳婦兒挨排兒罵了一頓,之後還把倆兒子也拎了過來,訓得倆人臉都漲成了紫茄子。
鬧了一早上,讓別的房頭看了笑話,又累又餓,肚子咕咕叫,老二和老三也氣得七竅生煙,老二媳婦孫氏和老三媳婦吳氏,總算消停了。
周氏讓孫氏和吳氏在大廚房裡罰站,自己親自動手,用大鍋下了點手擀麵條,老兩口兒和夏玉嬌三個吃了。
二房和三房都聚到大廚房,用剩下的麵條湯就著冷窩頭,對付了一口。
周氏冷眼看著,一聲不出。
看到每個人臉上都火辣辣地,像被撒了把辣椒麵似的,周氏才開口,喊了二郎跑腿,到村裡請了泥瓦匠老陳過來。
吩咐幾個分了家的兒子,自己挑地方,隔廚房、壘灶臺。
至於大廚房,平日裡就歸老兩口兒用。逢年過節或者其他需要聚餐、請客的日子,誰要用,誰再去跟老兩口兒商量就是。
不過,老太太周氏雖然出面請了泥瓦匠回來,這工錢,卻是要各家自己承擔的。
新鮮出爐的掌家主婦們,剛分到手的銀錢,還沒有捂熱乎就要往外掏,一個個心疼得什麼似的。就連姜氏,都微微有幾分失落。
但梨花她們幾個,已經開始暢想擁有獨立廚房的美好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