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了五花肉和蛋黃的,四文錢一個。
……
定價有些繁瑣,但夏稻花覺得,用這種清晰的定價做個簡單的區分,其實是個挺不錯的體系。
這個價位,雖然看起來參差錯落,其實按照裡面的內容物來算,已經是在做慈善了。
她從來都不認為,做慈善就必須要免費。
即使是“普濟救援”裡面的衣食住行,也並不是免費的。
雖然她收留了那些無家可歸的老弱婦孺們,但他們的衣食住行,都需要靠自己的勞動換取。
用勞動換取積分,用積分來兌換食物、衣物、被服、以及燃料、住處等等。
除非是身負重傷、身患重病,或者年紀太小、太老, 無力勞動的。不然,每個人都要親身參與勞動,不能置身事外,更不能坐享其成。
而且,所謂的參與勞動,也不是那種出工不出力,隨隨便便磨洋工就可以的。
每件工作,都有考核標準。
合格的獲得滿積分,不合格的只能獲得半滿積分,如果嚴重損耗了材料、或者耽誤了進度,還需要照價賠償。
這個想法,是夏稻花提出來的,但經過了林嬤嬤和魏十七等人共同完善,現在已經成了“普濟救援”的基礎制度。
“普濟救援”還曾經救下了幾個被人販子拐走的女子和小孩,透過楊縣令和王氏那邊,聯絡上了他們的親人,將人送了回去。
“普濟救援”還真心誠意地給兩個獲救的女子家人留下了話:
“萬一家族容不下這兩個遭遇不幸的小娘子,也請不要逼迫她們,將她們送回來即可。”
兩個家族都鄭重地應下了。
別人姑且不提,兩個小娘子的親生母親,自然是不捨得她們受到任何傷害的。
現如今,若是家族能夠接納兩個孩子自然最好。
若是家族中實在容不下她們,能有“病逝”、自裁,鎖進家廟之外的道路,她們自然是願意的。
眼看著“普濟救援”基本上運轉起來了,“稻花香”的貨品也更新了一批,夏稻花又當起了悠閒自在的甩手掌櫃。
她的小莊子上,原本沒有幾乎人家,現在倒是天天人聲鼎沸、熱熱鬧鬧的。
畢竟除了最開始收留的那四十多戶,後面又陸陸續續地來了好幾波喜人。
現在那小莊子上,就連前段時間為了給磚窯開個張,夏稻花自掏腰包買了紅磚來新蓋的那批房子,都已經住滿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