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稻花年紀還小,離出門子還早著呢。就算她十五歲嫁人,那也是六年後的事情。
倒是不必擔心她把這些生意都帶去婆家。
要不是菱花實在太小了,衙門那一關過不去,夏有田和姜氏還想把家裡的生意,都放到菱花名下呢。
夏家人在吉祥縣過的第一個新年,是在那套租來的大雜院裡過的。在一起過年的,除了夏家人,還有胡家人、趙家人。
經歷了漫長的一路奔波,三家人的關係密切了許多。但走得近了,彼此之間,難免會產生些摩擦。有些人當場發了脾氣就沒事了,也有些人,就記在了心裡。
大大小小的隔閡,就這樣留下來了。
這段日子,三家人一塊兒看田、買地,原本是一處行動的, 結果夏家人動作快, 已經先找到了合適的地, 胡家人和趙家人,難免覺得心裡有些不是滋味。
三家人約定好一塊兒買地之前,也是說好了的——若是遇到那種合適的大片地塊兒,需要三家合力才能吃下的,才三家一起下手。
因此,胡家人和趙家人,見夏家人雖然先動了手,買下來的田卻不算大,倒是也不能明著抱怨什麼。
只是,這心裡的酸澀,雖然說不出口,卻是實打實地梗在那裡,讓人難受。
後來,胡家人和趙家人也紛紛買了些零散的土地——他們倒也不是不想買整塊的,可那整塊的土地,要麼面積太大了吃不下,要麼太貴了不划算。
倒是這種零散的地,東一塊、西一塊,有錢人家看不上,反而適合他們這些小門小戶。
不過這樣一來,三家人就都分散開了。原本打算繼續在一處生活,報團取暖、共同進退,卻是做不到了。
當然,比起外人來,他們到底都是從北關村出來的,彼此之間還是會互相照應,會互相聯絡,會互相幫襯。
只是做不到原本計劃中那樣親密而已。
胡家人已經定下來,半年以後就要搬走,搬到鄉下去。而趙家人還打算繼續在這大雜院住著,不願意離開吉祥縣。
老兩口兒一邊張羅著包餃子,一邊跟兒子、兒媳婦們,說起來這些瑣碎的家長裡短。三句兩句,就拐到了自家人身上來:
“咱們家也得琢磨琢磨,要在這地方住多久,半年以後搬不搬?”
夏家的事情,也有許多變化。
老兩口兒買下來的田,已經決定由二房種了。二房兩口子因此很是得意。三房、五房暗地裡嘆息,這副做派,怕是要把大郎得罪了。
說起大郎,他已經找好了書院,過了正月十五,就要去書院上學了。